十年从医路 他是患者眼中的“放心大夫”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李丽涛 视频/徐斌)
【十年从医路 他是患者眼中的“放心大夫”】手术台上 , 他是严谨认真的外科医生;手术台下 , 他是温暖负责的白衣天使 , 他就是青岛阜外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桂欣 。
儿时立志学医 , 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普外科这扇医学大门;远赴千里进修 , 只为给患者带来最佳的诊疗体验 。 秉持着“将患者放在首位”的从医信条 , 他是病人眼中的“放心大夫” 。 行医十年 , 张桂欣始终保持着那份对医学的严谨与热爱 , 在这片普外科天地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文章插图
立志学医 他用努力奋斗出实力
谈起自己最初从医的选择 , 张桂欣坦言当时并未考虑太多 , 只是爷爷奶奶常年身体不好 , 每次陪他们看病时 , 总想着如果自己能成为一名医生 , 为家人解除病痛该有多好 。 填报高考志愿时 , 张桂欣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医学专业 , 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学习 。
回想起第一次上手术台时的场景 , 张桂欣至今记忆深刻:“那是一台甲状腺癌的切除手术 , 我当一助 。 ”当殷红的血液从血管中喷洒而出 , 处理步骤尽管已背诵了上百遍 , 站在手术台上的张桂欣依旧慌了神 , 无从下手 。 看着站在对面的主刀老师三下五除二 , 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术中出血问题 , 那一刻 , 张桂欣才真正感受到学医绝不只是书本知识那么简单 。
“站在手术台上才知道 , 书上的解剖图和真正的人体完全是两码事 。 ”在认识到临床经验的重要性后 , 研究生期间张桂欣几乎天天泡在手术室 , 从简单的拉钩、剪线 , 到各类术中应急处理 , 他一点点增进自己的手术熟练度 。文章插图
赴京深造 带回最新诊疗方法助力科室发展
毕业后的张桂欣直接进入了青岛阜外医院 , 成为普通外科的一名医生 。 在他看来 , 在一家以心血管病治疗为特色的三甲医院里更出色地做好外科工作 , 无疑也是一种压力 。 2014年至2015年 , 张桂欣专程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进修一年 , 带回了先进的医学手段和治疗理念 。
“做医生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 ”提起进修的那一年 , 张桂欣感悟最深的便是这一句话 。 看着平常处得跟亲兄弟似的外科专家 , 对于病人选择哪一种治疗方式能争得脸红脖子粗 , 张桂欣很受触动:“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 对待每一位病人我们都应保持医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 ”
2017年9月开始 ,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 , 北京协和医院派驻外科专家长期坐诊青岛阜外医院 , 让市民们足不出青、不多花一分钱就能问诊北京名医 。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了更好服务于病人 。 ”在张桂欣心中 , 作为一名医生 , 自己的职业使命就是为病人减轻病痛 , 因此“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是他一直所信奉的职业准则 。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 , 张桂欣更愿意做一些临床中更为实用的研究 , 例如微创手术的相关研究 。 “长远来看 , 微创治疗将是更多病人所需要的 , 创伤小 , 恢复快 。 ”张桂欣说 。文章插图
“对病人负责”是他从医的信条
都说医者不自医 , 除了日常的接诊、查房 , 短则2、3个小时 , 长则7、8个小时 , 一年近百台手术的工作量张桂欣早已习惯 。 前不久 , 父亲因脑梗住院 , 尽管父子俩在同一家医院 , 仅隔几层楼的距离 , 但父亲住院十天 , 张桂欣愣是只能抽出一天去陪护 。 “作为一名医生 , 我首先是要对每位病人负责 , 我相信这份责任感也同样存在于每一位医生心中 , 所以当我成为患者家属时 , 也会非常安心 。 ”张桂欣说 。
- 防癌|治癌近三十年,肿瘤专家却不敌胰腺癌,希望能给你敲响警钟
- 女子结婚十年无子被迫试管,孩子出生后她哭着说:不该带你来人间
- 有事没事抹点儿红霉素,他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吗?
- 抽了几十年烟的人,突然戒烟,对身体是好是坏?终于明白了
- 没有十年临床经验,你可能诊断不出这个病例…
- 女子确诊房颤却不手术不严格吃药 十年后竟致偏瘫
- 你喝了几十年的牛奶竟然是「假」的?牛奶的5个真相一次说清楚
- 送别“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他是个可爱的老头
- 泥鳅钻豆腐:哗众取宠?一位做了几十年泥鳅的大厨说出了惊人真相
- 糖是癌症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