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大家好欢迎观看我们的文章 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文章插图
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温阳补肾肾气丸分别记载于<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痰饮咳嗽、消渴小便利淋病、中风历节、妇人杂病5个篇章之中,分别使用过八味肾气丸、肾气丸、崔氏八味丸等方名。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具有补肾助阳功效,临床应用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将金匮肾气丸中的干地黄易为熟地黄,桂枝易为肉桂,名八味地黄丸,即今之桂附地黄丸。金贵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均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软、肢冷尿频等。桂附地黄丸温补之性更强,适用于肾阳虚有畏寒、肢冷等表现;而金匮肾气丸则侧重平补肾气、利水消肿,更适合肾气不足有乏力、水肿等表现者。 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文章插图
六味地黄丸:补肾滋阴宋代医家钱乙将张仲景肾气丸中去掉君药桂附,改干地黄为熟地黄,使方剂的作用重心有了较大变动,明显偏于补益肾之阴精,以熟地黄为君药,故更名为“地黄丸”。到了明代,地黄丸已经成为滋补肾阴常用的药物,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并且改名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把补虚与祛邪结合起来,补中带泻,寓补于泻,以泻助补,三补与三泻,相反而相成,共奏补阴之效。平和甘淡、不燥不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文章插图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成知柏地黄丸,增强了滋肾阴、泻虚火的作用。知柏地黄丸能够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口腔慢性溃疡等患者,如果有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咳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适合用这一药物。 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文章插图
麦味地黄丸:养肺滋阴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麦味地黄丸,也称八仙长寿丸,保养性质明显。麦味地黄丸可养肺滋阴,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有很好的滋肾养肺功效。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文章插图
杞菊地黄丸:养肝明目见于清代董西园的<医级>,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制成。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本方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基础上,辅以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八种药物配伍,共奏滋阴、养肝、明目之效。杞菊地黄丸的辨证要点为“肝肾阴亏”,对于肝肾阴亏引起的头晕、耳鸣疗效较好,也可用于慢性肝炎并轻中度高血压。注意:实火亢盛所致头晕、耳鸣,脾虚便溏者慎用。 地黄丸|“地黄丸”功能各不同,你吃对了吗?
文章插图
归芍地黄丸:柔肝养血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成归芍地黄丸,出自<症因脉治>卷二方。归芍地黄丸功效为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本方以六味地黄丸补泻结合的基础上,加以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增加了滋阴养血的功效。归芍地黄丸的辨证要点为“肝肾两亏之血虚疼痛”,主要用于因肝肾肾亏引起的周身酸痛、脚跟疼痛之人。肾阳虚者不适合服用此药。不知何时开始,人们总是单纯地将把地黄丸只同补肾联系在一起,动辄就买来些补补肾,但却忽视了地黄丸们各自不同的偏重功用。中医重视辨证施治,因每个人体质差异,用药必须仔细辨别,如有需求,应向医师咨询,切不可见“肾虚”只知六味地黄丸,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