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脂肪粒”

脂肪粒只是一个民间的俗称!
并非一种正式的病名 。
除了最容易对号入座的粟丘疹 ,
眼睑周围的汗管瘤、闭口粉刺、皮脂腺增生甚至扁平疣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
圈出的白色丘疹是粟丘疹 , 眼睑密集的皮肤色丘疹是汗管瘤
傻傻分不清的时候 , 都可以统称为“脂肪粒”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
这是脂肪粒吗?
粟丘疹很常见 , 不管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发生 。
比如新生儿常见于眉弓、眉间和鼻部 , 往往很快自行消退 。
而青春期发病者一般在眼周 , 倾向于持续存在 , 有时和痤疮等伴发 。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原发性粟丘疹 , 也就是脂肪粒的经典形象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
大家熟悉的部位
而继发性粟丘疹被许多人忽视 , 就算是医务人员也未必关注 。
作为一种迷你版的表皮样囊肿 , 只要损伤影响到真皮层就可能发生 。
如II度烧伤后、冻疮、皮肤磨削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疱性扁平苔藓、类天疱疮、迟发型皮肤卟啉病、放射性皮炎、5-FU治疗后、糖皮质激素引发的萎缩部位等 , 甚至不经意的搔抓、擦伤和日晒伤 。
表皮细胞的植入是可能的发生机理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
膝盖外伤后发生的粟丘疹
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定部位 , 全身上下都可以长 , 跟着原发病的部位走 。
或者说“哪里有伤害 , 哪里就给你颜(白)色看” 。
除了面部 , 耳廓、手背、前臂等暴露或易外伤的部位都很常见 ,
甚至口腔和外阴也会长!
腭黏膜(嘴巴里的天花板)上的粟丘疹称为Epsrein's小结 。
所以从今往后别再冤枉眼霜了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
眼霜中有脂肪?
什么营养过剩引起“脂肪粒” , 都只是臆测而已!
眼霜只是一种成分相对温和的保湿剂 , 没什么营养不营养!
哪些才是营养物质?大家应该都学过的吧 。
眼周皮肤娇嫩 , 涂抹的手法轻柔些倒是真的 。
既不要抹黑 , 也不要神话眼霜的作用 。
如果觉得需要 , 选择一款成分简单明确 , 以保湿为主的正规品牌即可 。
当然不管长在哪里 , 既然诊断为粟丘疹 ,
肯定会有共同的临床和病理表现 。 这些白色或黄白色小丘疹 , 顶部尖圆形 , 表面光滑 , 覆以十分菲薄的表皮 。
虽然才1-2mm , 但质地坚实 , 像一颗小米粒嵌在皮肤里 。
极少数病例可在面部、躯干短期内发生大量皮损 , 称为发疹性粟丘疹 。
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汗腺) , 囊肿位于真皮内 , 囊壁由数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 , 囊内充满板层状的角质性物质 , 而不是大家想象的脂肪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
脂肪可以起到保护、缓冲作用 , 当然太多就不好了
真正的脂肪在皮下组织 , 不在真皮 , 更不在表皮 。
当然也可以在内脏 , 比如肝脏 , 太多了我们称之为脂肪肝 。
不管在哪里 , 和我们今天说的脂肪粒不搭嘎!
治疗虽然“脂肪粒”的名字比较可爱 , 其实人见人不爱 。
尤其在面部总觉得多了些东西 。
好在原发性粟丘疹可以自发性消退 , 继发性者持续数年后也能脱落 。
不一样的“脂肪粒”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