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研发抗癌药有多难?(13)

而之后,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相对迅速的增长,一方面由于华人在海外普遍遭遇的“玻璃天花板”,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这批积累了大量经验、也学会了外企先进、标准“玩法”的高级人才开始逐渐回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最早回国的人才普遍做起了外包服务,大名鼎鼎的药明康德便诞生于这个时期的开端。

随着中国创业环境改善、市场飞速增长,人才回流也加快了步伐。如今,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中国分会的6000余名会员中,有近2000人已经回到工作或创业。这一出国学习-回国代工-自主创新的循环,在其它行业曾经无数次出现,医药行业概莫能外。

但是,即便有如此大环境,中国起步还是太晚了些。

上文曾提到中国的两次(也是仅有的两次)医药投资热潮,一拨是2010年起对仿制药企业的投资,一拨则是2015年起对创新药企业的投资,主要都基于医保政策重心的调整:从中草药、中成药到仿制药,从仿制药到创新药。创新药是我们最关注的,也是这一拨PD-1爆发的基础。

除了医保,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NMPA(还记得CFDA吗)审批新药的速度大大加快。从前,中国药品审批速度慢饱受诟病,原因一方面在于缺乏经验、管理混乱,一方面也由于理念落后,追求以大量前置审批代替日后监管(国内医药监管问题就不多嘴了),结果审批漫长不说,过审的药也没少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