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癌症治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五 )

陈赛娟在国内建立了完整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技术体系 , 阐明了我国白血病核型变化的基本类型和分布格局 , 为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针对白血病中最为凶险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 她带领研究团队开创出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两药协同靶向治疗方案 , 针对不同靶点双重诱导癌变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程序 , 达到清除白血病细胞的效果 , 由此APL成为首个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

2016年12月5日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教授荣获美国血液学会(ASH)颁发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Ernest Beutler Lecture and Prize) 。 陈竺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对APL进行联合靶向治疗 , 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 , 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 陈竺团队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和含砷化合物是如何分别作用于APL致病分子PML/RARα , 将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 , 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 这是一项真正的结合临床医学与基础生物学的研究 , 是东方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结合的典范 , 开启了在恶性血液疾病中转化治疗的重要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