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传统帽子( 三 )


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如,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
瓜皮帽有窄檐、无檐及绣有装饰边纹几种。因多为富贵人士所戴,故做帽的材料质量都很好也很讲究,春秋之季的瓜皮帽多用绸缎缝制,夏天天气热则用乌纱、实地纱来做。帽子的颜色多以黑色为主,内里则多为红、蓝、紫等颜色。年轻人追求潇洒,帽多作窄檐、绣花纹样。中老年人所戴多为无檐镶边以饰,又多为云纹、水纹图案。
清代满族的达官权贵,对云纹、水纹图案是既重视又讲究,在龙袍、朝服、常服、便服及男女老少的长袍、马褂、马甲、靴子、帽子上,都是主要的装饰图案,可谓屡见不鲜。云纹、水纹图案在清代甚为推崇,有天地吉祥、江山万代的象 征 ,被 誉 为“ 五 彩 祥 云 、五 色 纷 纭 、五 色 云 出 、天 下 太 平 、海 水 江 崖 、八 宝水平”。
满族的服饰绣品上,海水江崖、彩云迭出,将水、云、灵禽、祥兽、奇花、异草和谐结合,可谓色彩丰富,气势万千,有的是玲珑隽美有小家碧玉之秀,有的则是雄浑大气,云水天地尽涵其中,有皇、王、贝勒之风。满族的云纹、水纹图案,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着北方民族对自然及宇宙的理解及对求福纳祥的祈盼。
昔日,富贵男士的瓜皮帽不但绣有云水纹饰,有的还缀有红片金或用石青、水蓝锦缎包边。正如一诗所唱:“ 瓜皮小帽趁时新,金锦镶边窄又匀”。早年的瓜皮帽,既可作礼帽又可作便帽戴。帽子的顶上缀有一个丝绒疙瘩有黑红两色,有的年轻人在帽顶后还垂红缦带尺余为饰,显得风流倜傥。
瓜皮帽也不是随意可戴的,在帽檐正中钉有一“帽正”,为帽之前方。帽正由玛瑙、玉石、翡翠、东珠、琉璃等材质所制,起到很重要的装饰作用,当年帽正材料的贵贱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帽正之处佩这些名贵的饰物,是满族万物有灵萨满教信仰灵石崇拜的一种遗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字里行间描述了许多满族俚俗,贾宝玉携宝玉而生,这通灵宝玉(石头)便成了他的命根子,这里隐含着满族传统的灵石崇拜的萨满文化意识。
满族的瓜皮小帽上至达官贵胄,下至平民百姓人人可戴,曾经风靡于有清一代乃至民国年间。有关它起源何时,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讲瓜皮小帽起源于明代。《枣林杂俎》中记载:
清时小帽,俗称瓜皮帽,不知其来久矣。瓜皮帽或曰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
此说讲瓜皮帽始于明代,而且还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创制。明时确实有一种“上尖下宽,底边镶一寸左右的小檐,有的则无檐,只用一片织金锦缎包边”的半圆形小帽。故人们称之为瓜皮小帽的前身。
另一种说法讲,瓜皮帽是关东满族的四块瓦(四喜帽)改进而来的,先是改进成了“六块瓦”,之后渐之又加檐、镶边,上加缨结,前加帽正,便成了清代乃至民国年间风靡一时的“六合一统”的六合瓜皮帽。
清入关之后,满族人的服饰衣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东西南北及上下,“六合一统”的儒家正统封建思想,已在清统治者的心中深深扎根。这“六合一统”美好寓意的帽子,便受到了皇家的首肯,成了皇王大臣、皇子皇孙们的便帽。由于此帽未受皇法成规限制,故很快在官宦富贵及平民百姓中流行开来。
满族人喜欢戴瓜皮帽还有一个原因,即是满族人皆髡发编辫,戴此帽檐稍深些的帽子,可以遮掩些双鬓,使人显得更精神洒脱。瓜皮帽在清代最为流行且老少皆宜。其最大的特点是“上锐下宽,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有的底边镶一约一至三厘米宽的小檐,有的无檐,只用一片织锦缎(又称金片)包个窄边,前端一个玉或翠的饰物,帽顶钉一个大红襻疙瘩”。
瓜皮帽顶上缀的结儿,平民百姓只钉一个红或黑色的绒襻疙瘩,人们称之“算盘结儿”。达官贵人们则是佩着珊瑚、玛瑙、东珠、玉饰等名贵之物,也与帽正一样成了富贵及身份的象征。这瓜皮帽上顶珠载玉之风,乃传承于几百年前的满族先民金女真人。清末诗人沈兆褆诗纪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