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不甘落寞,死于非命的明初才子解缙( 四 )
这么一来解缙可以说把“同事”们都得罪光了。那天,他一旦惹了皇帝不高兴还有那个肯为他“求情”。
本来解缙就是一个“才子”有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潜在危险,如今他还得意忘形的把本就不易得到的路人缘给败光了,真不知他以后的路还该如何走?
《诗经·大雅·凫鷖》小序有言: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一个人谦虚、谨慎或可“持盈保泰”但像解缙这样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文章插图
解缙书法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为立太子之事找到了解缙,希望听听他的意见。
其实在找解缙之前,朱棣心里早就有了“太子的人选”,那就是自己的次子汉王朱高煦。因为他最像“自己”。
至于长子朱高炽在朱棣看来是“废柴”一个,长相肥胖连路都走不好不说,连性格也不像自己,倒是像自己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那个“懦夫”。这怎么能行?
那天自己“百年之后”江山交给了他,还不让人“篡了位”去!
心里这样想,可还得找个人走个过场不是?
于是便有了朱棣与解缙君臣两人之间的对话,据《明史解缙传》载,
“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
显而易见,当朱棣在为立长子朱高炽还是次子朱高煦谁为“太子”而烦恼时,是解缙帮其下定了决心,至于朱棣同意了解缙所说的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不为别的就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
朱高炽虽然不讨朱棣喜欢,一贯被认为是“懦弱”般的存在,但他的儿子朱瞻基却显得“英姿勃发”颇有点儿朱棣当年的意思,也因此极受朱棣的“宠爱”。所以说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还真是沾了儿子的光儿才登得“大位”。
不过解缙虽然帮助朱棣敲定了“太子”的人选,但也因此受到了一个人深深的忌恨,那就是汉王朱高煦。
而解缙以后的死自然也与朱高煦的“陷害”与“推波助澜”有关。
可你别以为“太子之争”就这么完了。
汉王朱高煦明白只要自己的老爹儿朱棣一天不死,只要自己的兄长朱高炽一天不“登基”,自己就还有希望。
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不要说朱棣在立朱高炽为“太子”前是“摇摆不定”的,即便是朱高炽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他的心里还是更加偏向于次子朱高煦。
当然朱棣的这种心理变化并不是没有人察觉,解缙就看出了其“矛盾的心理”,于是为了稳妥起见也为了夯实“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解缙时不时的或明或暗的提醒着朱棣,朱高炽就是“太子”的最好人选,有时甚至不惜当面揭穿汉王朱高煦的“不法行径”来衬托出“太子”朱高炽的“仁孝、贤明”。
次数多了以后,朱棣不仅是烦了,而且对解缙的“动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你解缙该不会是收了“太子”什么好处了吧抑或是打着将来“拥立新君”的名号谋取更大的权力。要不怎么会为“太子”这么卖力的“摇旗呐喊”。
慢慢地朱棣疏远了解缙,再加上对其“恨之入骨”的汉王朱高煦的挑拨。
于是永乐五年(公元你1407年)解缙被贬为了广西布政司参议。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被锦衣卫逮捕投入大狱。
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为国事繁重早已把大狱中的解缙抛之脑后的明成祖朱棣突然看到了一份“花名册”,上面有解缙的名字,这才回想起了解缙还活着,于是对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说了句:“缙犹在耶?”。
于是当夜,解缙被灌醉埋在了积雪中,不多久解缙就被冻死了,时年47岁。
但朱棣对于解缙的恨意并没有因他的死而全部消散,不多久解缙的家产被“抄没”连妻儿老小也被流放至辽东蛮荒之地。
综观解缙的一生及其死,一句话足以概况:一生自视甚高,且不甘于做政治之“点缀”,虽无政治之能力却一心参政、议政最后因此而丧命于政治斗争中。
- 你知道的唐伯虎不是真的唐伯虎,不仅不风流,还与爱情无缘!
- 元稹生性多情风流,对亡妻却是深情无比,一首悼亡诗成为千古名篇
- 风流才子唐伯虎,他真的如《唐伯虎点秋香》中那样的风流潇洒吗!
- 【职工书香微课堂】名家的书房对联,傲骨中见风流!
- 此花即使面临风吹雨打,依然傲然站立,就像是神仙一样的花
- 风流诗人强娶司令夫人,谁反对也没用婚后为养老婆年轻惨死
- 她是明朝花魁,偏爱风流才子,出一对联难倒众人,连唐伯虎都认输
- 真实的瞎子阿炳:因风流失明,因烟瘾破产,走投无路后上吊自尽
- 品酒论史:魏晋真名士,诗酒竞风流
- 两分钟读懂希腊神话,宙斯一家子的风流韵事,神话真是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