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论史:魏晋真名士,诗酒竞风流
王子鉴酒
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
九万里征尘终归诗酒田园
文章插图
酒之一物,浸润着几千年的文化雅趣。好酒可以呼朋唤友一起聚饮,也可以独自小酌,可以狂饮,也可以浅饮慢斟。
文章插图
天生刘伶,好酒如命
魏末名士阮籍、刘伶等人常常聚饮,可归于狂饮一派。阮籍有大醉六十天的记录,以至司马氏想和他攀亲家,也只好作罢。
文章插图
刘伶是最有名的酒徒,好酒如命,他常乘鹿车,带着酒壶,走到哪儿,喝到哪儿,并让下人扛着铁铲跟着,叮嘱说:“我死,你就地埋我。”
文章插图
阮籍、刘伶等人饮酒,主要是把酒作为避世、逃世的手段,借此缓解内心的痛苦。
到了东晋时,三国乱世已经结束,政治矛盾也没有从前那么激烈,当时的名士与魏末的竹林七贤相比,内心平和多了,也闲暇多了。
陶渊明品酒,独得悠然之趣
文章插图
与阮籍一样,陶渊明也是终生喜酒的代表人物,虽然他的饮酒尚存避世之意,却已得酒中之趣。他饮酒的态度是悠闲的,轻松的。“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这是何等的闲情逸致!
他偶有名酒,无夕不饮,而既醉之后,常写诗自娱。可以说,陶渊明是中国酒文化史上闲饮的最著名人物。
酒中之趣,非庸人可得
陶渊明饮酒,品的是悠然之趣,他在酒中达到了心平气和、物我两冥的至高境界。
至于市井之中一些酒肉之徒,或许也有“道逢曲车口流涎”的馋相,“饮如长鲸吸百川”的海量,但可能只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根本不懂酒中之趣。
文章插图
常见有人三杯落肚,语无伦次,继而使酒骂人,最后大吐污秽。这样的醉鬼,自然不要指望他会写出刘伶《酒德颂》那样的妙文,也决无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洒脱。
饮酒只需三分醉
文章插图
饮酒应当慢慢斟,悠悠地喝,闲饮一杯含英咀华,方能品出酒中真趣。几杯下肚,感到面孔有点发热了,此时已是刚刚好。
饮酒只需三分醉,切记不可再贪杯。
否则,轰然倾倒便要酒后失态了。
酒中自有真趣在
东晋人对酒的妙处方才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饮酒不再仅仅是为了消解忧愁,更主要的是在酒中寻找乐趣。
文章插图
如征西大将军桓温问手下的参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孟嘉莞尔一笑,答道:“明公但不得酒中之趣尔。”
桓温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孟嘉答日:“渐近自然。”
孟嘉喜酒是意在酒中之趣,而酒中之趣即指自然。
文章插图
《世说新语·任诞》载:“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又载:“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箸胜地。”所谓“形神相亲”与“胜地”,也就是道家所说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饮酒至此,才是最高境界。
【品酒论史:魏晋真名士,诗酒竞风流
- 董其昌临魏晋唐宋诸书卷,唯美书风!
- 仆射这个官职起源于哪?仆射是指什么?你知道改名后叫什么吗?
- 「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北方草原民族去哪里了
- 「风物志」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除了嵇康还有谁, 他们为什么能名留千古
- 魏晋时期的名士总有一些大跌眼镜的骚操作,比如裸身掏鸟
- 何为“魏晋风流”你能效仿这几位名士的行为,你也就风流了
- 冰心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林徽因和张爱玲,都不喜欢她?
- 翡翠|品茶、品酒,你知道如何品翡翠吗?
- 高晓松|走进高晓松生活中的家,才子都喜欢品酒读书,连刘欢都要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