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志」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风物志」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文章插图
“烫鸡图”壁画砖
「风物志」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文章插图
“切肉图”壁画砖
「风物志」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文章插图
“烤肉煮肉图”壁画砖
「风物志」嘉峪关魏晋壁画砖“烫鸡图” 看看古人如何吃鸡
文章插图
“宴居图”壁画砖
甘肃省博物馆展厅西侧的半地下展厅,有一座完整地从嘉峪关魏晋汉墓群迁移过来的5号壁画墓,里面有数十幅精美的壁画砖,镶嵌在古老厚实的灰条砖之间。参观5号壁画墓,其中有一幅烫鸡图壁画砖,总能引起参观者极大的兴趣。
放羊人发现古代“地下画廊”
嘉峪关魏晋汉墓群目前共发现了1400余座古墓,5号墓是其中的精品代表。它原来坐落在嘉峪关市新城公社观蒲大队的戈壁滩上,在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一直掩埋在茫茫黄土风沙之中,沉寂在黑暗深邃而神秘的另外一个世界。
一片茫茫戈壁,遍地黄沙碎石,到处是一个个小小的土堆,谁也想不到,在这些毫不起眼荒凉而又单调的小土堆下面,竟然埋藏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关于死亡的秘密。
魏晋墓葬的发现非常偶然。1970年的一天,嘉峪关新城乡新城村的一个牧羊老汉跟平常一样把羊群赶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准备找个沙丘躺一会,结果在沙丘旁边发现一个老鼠洞,他用放羊的鞭杆捅了捅,看看有没有老鼠,谁知这一桶,竟然发现小小的洞深不可测。
放羊老汉觉得很奇怪,回家后,他将此事告诉了同村的好友。过了几天,两人决定挖一下这个神秘洞穴。谁知这一挖,竟挖出个古墓。两人进到墓里转了一圈,发现墓中除了一些墙壁上花里胡哨的砖画,并无什么“值钱”之物,沮丧之余,将墓室的灰条砖拉回家垒筑了猪圈墙。
放羊老汉没挖着“宝”,但他挖古墓发财的消息却在村里传开了,这个消息被时任嘉峪关市文教局副局长的焦炳琨知道后,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察,并迅速上报。不久后,中国历史博物馆派专家赴嘉峪关进行实地勘察,就此拉开了新城魏晋墓葬群的考古大幕。
仆役烫鸡拔毛士族吃鸡
烫鸡图壁画砖就出土于5号墓葬,这是绘制在一块单块砖面上的壁画,砖面上用刷得甚薄的含胶白垩土作底,正中绘制二婢相对跪坐,袖子高高挽起,眉毛微撇,聚精会神地在各自的盆内烫鸡去毛。左边盆内鸡有冠,为公鸡形象;右边盆内鸡无冠,似为母鸡形象。用色较为单纯,以墨、赭石和朱为主。画面寥寥数笔,将婢女劳动的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生活趣味。尤其是鸡脖子被抓住的样子非常传神, 生动地表现出写实的情境。我们从中可以看到,1600多年前的人们杀鸡处理食材,跟现在我们杀鸡烫毛毫无二致。
古代农业社会,老百姓最朴素的生活愿望,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庄稼丰收,六畜繁生,人们就能够衣食无忧,有口肉食解馋,提高一下生活水准。
然而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普通老百姓是吃不到肉的。一是不让吃:“肉食者为尊”,周代就有明确规定,只有贵族才能吃肉。《国语·楚语下》说:“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二是物质条件不允许:秦汉以前劳苦大众的饭食普遍情况是菜多粮少,不及肉味,“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葫芦),九月叔苴。采荼薪樗(chū。臭椿),食我农夫。”
秦汉以后,情况才出现变化。尤其是汉武帝置河西四郡以后,大力开发河西地区,畜牧业和农业发展迅速,当时政府除了授予河西移民土地、资助耕牛、种子、农具之外,要求每户必须养猪二头、鸡五只。物质财富大大增加,普通老百姓也能吃上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