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门槛


文化人的门槛
文章插图
最近一直在读一些社会学的书,也因此输出了几篇有关贫富、内卷和阶层的文章(最新有关阶层划分的详见“对号入座:你在哪个阶层?”)。在写文章的时候,实际上社会学著作里晦涩的东西我几乎没写,大都白话输出了,而且尽可能的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收入、焦虑、资产、教育等等。但仍有朋友在后台留言说写得不够通俗,我想这大概是我内容传播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吧。最近许知远火了,之前在十三邀上他的表现让人觉得是个不食烟火的装逼犯,但因为在吐槽大会上的8分钟综艺首秀,全网都在说文化人下场就是不一般,出圈了。他不用脏字骂了张大大,吐槽了金星和李诞,调侃了李雪琴和北大,还讲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雪国等等。让我看,其实门槛不高,但为什么大家一片掌声喝彩他是文化人呢?这是因为大家高估了全国的文化门槛。小到吐槽大会现场,百十来个人,真正能听懂许知远说的并不多,很多时候嘉宾席上只有李诞在笑。从结果来看,这老哥倒数第二,说明观众现场能get到点、吃他这一套的也不多。大到全国范围,全国目前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口仅占4?这并不是说学历和许知远的梗有什么关系,只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分层其实仍很严重。这些对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段子,对不少人来说,或者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新鲜的。当然,为许知远喝彩助攻的人也值得我们注意。我在《卷》里说过,现在网络话语权是被垄断且封闭的。能够上网吐槽,刷热搜看热榜的,大多数都是城乡有网络普及度的地区和有参与度的人们。这是绝大多数经济较发达地区和温饱线以上有闲的人,包括你我。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有一定经济基础、拥有一定资源和时间,这些人是网络上的主流参与者,也是国情的主要描绘者。所以,在网络上,通俗化的许知远才能出圈。话说回开头,我不是媒体圈的,但因为写公众号,认识了一些以文字为生的朋友。我们有一些小群,经常会讨论些热点,或者评论下别人的文章。职业媒体人,其实总有些清高,看不起文字功底差的通俗类文章。有些文章大火,圈里人是看不起的。包括这次许知远,有文章说文化人的门槛都这么低了?但说实话,除了三观有问题的,我都挺钦佩。因为传播有逻辑,最核心的就是我们的国情。不是每个人都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也不是每个人度过《雪国》,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有别人所谓的文化。其实,越是能降低所谓文化门槛的,才是真的牛逼。新文化运动中的讲白话,新旧两派闹得不可开交,但最终适合大众的,才能更长远。反过来,对文化普及更有益处。文化或者文化人的门槛,首先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