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是怎么熬过三次滔天危机的?(13)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不仅需要缴纳公粮哺育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珠三角加工业的人力来源,农民的存款也是通过银行系统投向资金回报率更高的城市,农村地区输出粮食、人口、资金,简直政策工具的蓄水池。 1990年代初期那一轮货币洪水期间,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农户融资难以及盘活集体资金,减轻农行的信贷压力,1991年11月,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要求,各地要继续办好农村合作基金会。同年12月,农业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合作基金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再次吹响农村金融创新、金融支持的号角。

鼓励结果是,到1992年底,农村合作基金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乡镇一级1.74万个,村一级11.25万个,分别占乡镇总数的36.7%和村总数的15.4%,共筹集资金164.9亿元。看上去不多,但做个对比的是,那一年,全国农民平均年收入是570元。

当时,这类农村合作基金会压根没什么监管,就跟现在的P土P一样,比P土P更麻烦的是,农村合作基金会本意是被规定为合作互助机构,农民兄弟凑钱给自己放贷,可在实践中却成了高息揽储的类银行,还没有资本金监管没有拨备也没有流动性管理更没有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