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川为什么要总走秦岭入关中, 而不是向东顺流进入江汉平原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古代出川为什么要总走秦岭入关中, 而不是向东顺流进入江汉平原》。来源是。

古代出川为什么要总走秦岭入关中, 而不是向东顺流进入江汉平原。古代|入关|江汉平原|顺流|秦岭|向东---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对某个地区进行实际控制,必然要有从政治中心到达该地区的道路做后盾,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可以让该地区与国家进行互动,在军事上可以拥有快速到达该区域的通道,保证政令能传达到该地区,实行有效管制,防止地方出现割据势力尾大不掉。

就如同四川盆地,在五代之前绝大多数时期关中平原的西安咸阳以及位于黄河中游的洛阳就是政治中心,显然,四川盆地首要的交通发展目标就是要跟关中平原对接。尽管中间隔着大巴山与秦岭两道天险,然而这却是最近的路,只有打通了这条路,四川才能够被朝廷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四川的地方势力不会坐大。而江汉平原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个地区远离权力中心,本身就不易得到控制,何况更偏僻的四川盆地。

古代|入关|江汉平原|顺流|秦岭|向东---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古代出川为什么要总走秦岭入关中, 而不是向东顺流进入江汉平原

四川盆地

向东要过重庆,重庆的东面和湖北的西面是三峡地区和武陵山区,这两个是什么概念?都是绵延几百公里的区域,走是走不通的,只有水路。走水路又有季节和运量的限制,枯水的时候河细如丝,基本都是人拉,成本太高。第一个进重庆的外国人就是在丰水季节从宜昌坐小船进来的。抗战时期,卢作孚的民生船运公司引导的宜昌大撤退被奉为奇迹也可以佐证三峡水路之艰难。至于走山路,武陵山区情况及其复杂,进川几乎没人会考虑这条路。以当时的条件来说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古代|入关|江汉平原|顺流|秦岭|向东---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古代出川为什么要总走秦岭入关中, 而不是向东顺流进入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

尽管四川与该地区仅有三峡这一道天险,但如果从那里去长安,洛阳会很绕,按照古代部队机动速度而言,这极不利于调动军队入川平叛。因此除非政治中心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京或者杭州,这样的路肯定不会得到重视的。因此向北出川的路要比向东出川的更重要。至于明清,政治中心在北京,从北京到四川的路从陕西走依然比从湖北走近,自然要沿用此路。一直到晚清,由于长江沿岸城市汉口的开埠,从汉口经长江可以直达上海出海,江汉平原地位得以提升,并且京汉铁路完工,进一步加强了这个地位,走湖北反而比走陕西近得多。

古代|入关|江汉平原|顺流|秦岭|向东---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古代出川为什么要总走秦岭入关中, 而不是向东顺流进入江汉平原

秦岭

相反陕西由于深处内陆,且最初陇海铁路尚未开通,就逐步落后于湖北了,因此晚清时期计划修建的第一条出川的铁路就是川汉铁路,尽管该铁路因为种种原因尚未开工,并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保路运动,但是此时此刻四川人出川就更倾向于走长江而不是去往陕西的栈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