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一个「用户心理需求模型」,帮你读懂用户,找到运营方法论的底层逻辑(上)( 三 )


文章插图
除了上述七宗罪所描述人的原始心理特性之外,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生来就存在好奇心,窥探他人隐私是人的天性。
在日常的运营工作中,你是否都注意到这些有趣的现象呢,或者你是否注意到心理学在运营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你很少注意,我认为是符合基本常理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在运营工作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正如开头提到的这些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我们都太习惯归结为创意、流程体验、文案、需求洞察几方面问题。
到底有没有一个可以适用大多数运营场景且兼容性较强的理论模型?它最好是可以为我们的运营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运营工作。
正如在产品经理圈子里一个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有用工具——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理论|一个「用户心理需求模型」,帮你读懂用户,找到运营方法论的底层逻辑(上)
文章插图
其实“心理学”一词,对我而言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大学时期,我在校心理站待过一个学期,当时心理站主要是帮助有心理异常的同学(抑郁、赌博、沉迷游戏、情感纠纷)提供咨询、引导服务。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到心理学,并对心理学有了一定认识。
后来就到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在日常对案例的复盘中愈发觉得用户需求与用户心理需求的关系并不简单。
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便开始了对心理需求相关研究,从基础入门逐渐了解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庞大与复杂。
幸好我联系到两位对我研究心理学有很大帮助的好友@巨巨童鞋(河北大学心理学硕士)和@Rocky童鞋(南开大学心理学硕士),因为对一个心理学“门外汉”来讲,研究心理学这门专业的科学实在是有点为难。
理论|一个「用户心理需求模型」,帮你读懂用户,找到运营方法论的底层逻辑(上)
文章插图
理论|一个「用户心理需求模型」,帮你读懂用户,找到运营方法论的底层逻辑(上)
文章插图
二、心理学的诞生、发展以及个体心理过程在运营或者产品经理的圈子里,相信大家对马斯洛需求层次、荣格心理学以及七宗罪并不陌生,但如果我们对心理学的认识只局限在这些就显得太肤浅。
有关心理学科学,我先从源头开始分享。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1879 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首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里面分出来成为单独的一门科学。
随着人们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不少知名的科学家,例如: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著有《生理心理学原理》;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费希纳,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当然还有大家熟知的荣格、马斯洛等心理学家。
经过百余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心理学科学的研究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生物学等学科有关(另外,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理论|一个「用户心理需求模型」,帮你读懂用户,找到运营方法论的底层逻辑(上)
文章插图
科学心理学研究范畴
而总的来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在研究个体心理时,通常包括认识过程、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而我们人类的心理其实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影响人的心理因素有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3种。
好,重点来了,先捋一捋认知过程、动机情绪与能力人格之间的联系。
首先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相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动机的产生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分为自然(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需要是使得我们人之所以会活动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