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重养心,养生要注意“五暖”

中医养生历来注重养心 。 冬季万物凋零的景象容易使人触景生情 , 产生抑郁不欢的情绪 。 因此 , 冬月闭藏之时应注意固密心志 , 保养精神 , 勿使情志过极 , 以免扰阳;也不可郁郁寡欢 , 损耗心阳 。 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心态 , 做到景随心至 , 境由心生 。 在午后阳光下 , 沏一杯红茶 , 品读一篇美文或任凭思绪遨游 , 或做个“白日梦” , 亦不失为养“藏”之法 。
冬季日常须做好五暖
1
头暖
中医认为 , 头为诸阳之会 。 人体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 。 寒冬季节 , 头部暴露 , 受寒邪侵袭 , 血管收缩 , 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面瘫等 , 甚至会诱发心梗脑梗 。 所以 , 寒冬外出时戴一顶保暖的帽子很有必要 。
2
背暖
背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干线 , 督脉为“阳脉之海” , 足太阳膀胱经主人身之表 。 防止背部受风感寒 , 可以加穿贴身棉背心 , 女性可以佩戴一条坎肩 , 既可彰显美丽气质 , 又有保暖作用 。 此外 , 老年人在中午太阳好的时候 , 可以晒晒背部 , 既能驱寒 , 亦能促进钙的吸收 。
3
腹暖
脾胃为后天之本 , 承担食物的运化、吸收功能 。 腹部内藏脾胃、大肠、小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器官 , 腹部又属阴 。 进入冬季 , 不慎感受寒邪后 , 易出现胃脘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系统疾病 。 尤其是脾胃虚寒型体质的人 , 除了饮食上注意外 , 可戴一个棉腹兜 , 还可以放点甘松、山萘、花椒做成药兜 。
4
脚暖
民谚有“百病从寒起 , 寒从脚下生”之说 。 脚也被誉为“人体第二心脏” 。 脚部血流缓慢 , 且皮下脂肪薄 , 保温性能差 。 脚受凉后 , 不仅易生冻疮 , 还会诱发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等疾病 。 冬季要保持鞋袜干燥 , 尽量穿厚一点的袜子 。
5
食暖
冬季饮食宜温暖 , 忌寒凉 , 以不损伤脾胃为宜 , 煲粥是一个不错的烹调方法 。 同时可适当进食牛肉、羊肉等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 以增加能量 , 达到御寒的目的 。 不可过食熏烤、煎炸之物 , 饮食也不主张过烫 , 以入口不烫唇为度 。
生活饮食的注意事项
1 泡脚水中加点料
睡前可用温热水浴足 , 再左右交替按摩涌泉穴各100次 。
亦可每次加艾叶20克 , 花椒20克 , 肉桂10克 , 煎水浴足 。
艾叶味苦、辛、温 , 入脾、肝、肾经 , 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
肉桂味辛、甘 , 性大热 , 可补火助阳、温经通脉 。 结合冬季容易上火 , 出现口腔溃疡、睡眠不佳、头晕脑胀等情况 , 加用肉桂有引火归源的功效 。
花椒味辛 , 性温 , 归脾、胃、肾经 , 其气味芳香 , 可健脾 , 可除湿止痛 , 还有扩张血管、降压的作用 。 针对冬季出现的风、燥特点 , 许多人血压控制不佳 , 加用花椒有降压作用 。
对于女性来讲 , 冬天手脚不温 , 此配方浴足可达到温经散寒 , 活血通络的作用 。
2 冬日宜补肾
【冬季重养心,养生要注意“五暖”】冬季在五行应水 , 在人体应肾 , 可以吃点腰果、栗子、核桃等以补肾 。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说“冬月肾水味咸 , 恐水克火 , 故宜养心” , 饮食宜减咸增苦 。
另外 , 根据五运六气原则 , 这一时间段应以甘泻之 , 以酸收之 。 此时选择食物 , 应注重甘味 。
3 冬季咳嗽宜吃鹅肉
鹅肉味甘、性平 , 归脾、肺经 。 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等作用 。
《本草纲目》说:“鹅肉可利五脏 , 解五脏热、止消渴 。 ”民间还有“喝鹅汤 , 吃鹅肉 , 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 。
对秋冬季节多见咳嗽甚至久咳的人尤为合适 。 另外 , 从口感上说 , 鹅肉鲜嫩松软 , 清香不腻 。 冬天喝点老鹅汤或者红烧老鹅、萝卜烧鹅 , 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
1 宜吃牛肉益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