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近期肝癌研究进展一览( 三 )
这项研究在新陈代谢和表观遗传学的十字路口为癌症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它带来了关于母亲压力如何影响其后代 , 进而影响HCC发展的新信息 。 继承的模式并不是传统的代际传承模式 。 这是多代的 , 因为对HCC的易感性在几代之后逐渐增加 。
4.Cel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血液检测手段或能有效改善对肝癌人群的筛查
DOI:10.1016/j.cell.2020.05.038
近日 ,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 ,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检测手段 , 其能帮助识别更有可能患上肝细胞癌(HCC , hepatocellularcarcinoma)的人群 , 肝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肝癌类型 , 这种新方法能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来检查患者此前是否暴露于特定的病毒感染中 。
文章图片
研究者XinWeiWang说道 , 当与当前的筛选手段结合在一起时 , 这种新型检测手段在筛查HCC风险人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其能帮助临床医生尽可能早地发现和并治疗HCC , 这种新方法相对简单且便宜 , 仅需要患者少量的血液样本就能进行检测 。 特定的因素会增加个体患HCC的风险 , 比如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或肝硬化等 , 存在风险因素的人群常常会被推荐每隔6个月进行HCC的筛查 , 即利用超声检查或对血液中的α-甲胎蛋白进行检测 。
并非每隔携带HCC风险因素的个体都会患病 , 尽管筛查能够帮助个体进行早期检测 , 但当癌症进展为晚期阶段或无法治愈的阶段时很多患者才被诊断出来 , 然而 , 早期发现的HCC患者往往有着更好的治愈机会 。 研究者表示 , 我们需要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识别那些携带HCC最高风险的人群 , 以及应该频繁进行筛查的人群 , 更好的早期检测和监测手段尤为重要 , 因为目前HCC在美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
研究者TimGreten说道 , 目前我们的肝癌研究计划重点关注开发新方法来对HCC患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并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 , 很多筛查检测手段能够检测癌细胞的多种特性 , 但这些特性会随着时间延续不断改变 , 肿瘤中并非所有的癌细胞都拥有相同的特征 , 因此研究人员就采用了一种不同的方法 , 即检测癌症微环境中的特性而并未癌细胞自身的特征 。
深入研究后研究者发现 , 癌症的发生受到了病毒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因此研究者就想知道是否病毒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特性相互作用会增加机体患HCC的风险;为了剖析这一可能性 , 研究人员检测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来寻找过去病毒感染所留下的“足迹” , 因为这些足迹会残留在抗体上 , 其能够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感染产生反应 , 每个人机体足迹的混合物会创造一种特殊模式 , 研究者将其称之为病毒的暴露标记 。
随后研究人员对约900人(包括150名HCC患者)血液样本中超过1000种不同的病毒足迹进行了检测 , 识别出了特殊的病毒暴露标记 , 其能准确区分HCC患者、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 这些特征中还包括了来自与61种不通过病毒的足迹信息;研究人员还对173名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液样本的标记进行了分析 , 在研究期间 , 有44名参与者患上了HCC , 当患者癌症被诊断时 , 利用其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 研究者就能从患HCC的个体机体中准确识别出特殊的标志 , 更重要的是 , 当研究者利用研究初期所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时 , 这些标记依然能被发现 。
对这种标记的检测似乎要比对α-甲胎蛋白的检测要准确得多 , 下一步研究人员希望能够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 , 他们将会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 , 在一项针对HCC风险因素的人群的前瞻性研究中检测这种新方法 。 研究者表示 , 病毒感染(并不会致癌)或会以一种影响机体患其它癌症的方式来改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 , 比如 , 特定的感染会降低宿主免疫系统抑制癌症发生的能力 , 如今研究人员正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检测这种特殊的病毒暴露标志 , 而其它研究人员则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对亚洲人群多种癌症的筛查研究中 , 包括卵巢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等 。
- 肝会|肝癌多是“吃”出来的,这5样东西,如果不碰,你肝会更健康!
- 多长时间|乙肝到肝癌,需要多长时间?肿瘤科医生:做好3事,肝会很安全
- 28岁男子肝癌离世,医生叹息:都是木耳惹的祸,劝你尽量别碰
- 肝癌早发现有望治愈!肝内有癌,身体会发出警报,要及时留意到
- 远离肝硬化,请记住,三种酒最好别喝,让肝癌离你更近
- 肝脏有癌,脸部先知!医生告诉你:肝癌患者脸上有什么症状?
- 27岁女子腹痛入院,竟被查出肝癌,医生:这类食物最好别吃
- 身上2处红1处硬,十有八九是肝癌候选人
- 注意做好这4件事,或是肝癌的“挡箭牌”,可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 膝关节一活动,时不时传来“咔咔咔”的响声,需要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