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达标,别急着换方案!先看看这个做到了吗?( 二 )
此研究给出的第一个提示: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达标时 , 转换为DPP-4抑制剂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图1 主要研究组治疗后HbA1c变化(左);次要研究组治疗后HbA变化(右)
PK结果二: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达标时 , 增加二甲双胍剂量是一个更佳方案 , 不仅降糖疗效最好 , 而且更安全[2]我们看到在主要研究组中 , 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增量组;而在次要研究组中 , 增量组的疗效优于联合组 。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进一步分析发现 , 原来关键点在二甲双胍的用量差异上[2] 。 治疗12个月时 , 在主要研究组中 , 增量组的二甲双胍平均用量仅为938.6mg/d , 所以疗效无法达到联合组的水平;在次要研究组中 , 增量组的二甲双胍平均用量增加 , 达1127.6mg/d[2] 。 这个研究观察再次印证了二甲双胍在早期做的剂量研究结果:在500-2000 mg/d的剂量范围内 , 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3] 。 二甲双胍500mg/d可使HbA1c降低0.6% , 2000mg/d可使HbA1c降低2.0%[3]另一个ADOPT研究显示 , 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 , 二甲双胍(2000 mg/d)单药治疗可在 4 年内使受试者平均HbA1c水平维持在7%以下[4] 。 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 , 单药最佳剂量(2000mg/d)的二甲双胍治疗不但使血糖尽早达标 , 且得到更长时间的良好控制 , 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 。 此外 , 在该研究中观察到安全性方面 , 联合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降幅较增量组更大(-4.26ml/min/1.73m2vs-1.25ml/min/1.73m2) , 可见二甲双胍增量方案更安全 , 因为二甲双胍本身对肾脏没有损害[1] , 而且有研究提示 , 二甲双胍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6] 。 另外 , 所有组别患者未发生低血糖 。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策略:小剂量起始 , 足量应用[1] , 尽早足量使用[1] , 一般来说 , 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mg/d , 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1] , 为减少二甲双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 应秉持“小剂量起始 , 逐渐加量 , 足量应用”的临床应用策略:开始时服用二甲双胍500-1000mg/d , 1-2周后加量至最佳有效剂量2000mg/d 或最大耐受剂量[1] , 足量使用3个月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联合其他降糖药 。 总结: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 , 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 低剂量应用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 二甲双胍可小剂量起始 , 逐渐加量 , 尽早足量应用至最佳有效剂量2000mg/天 , 这不但能使患者血糖尽早达标 , 且能得到更长时间的良好控制 , 同时安全性良好 。 所以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后血糖没有达标 , 别急着加药或换药 , 先把二甲双胍用到足够剂量2000mg/天 。
- 糖尿病|医生说|血糖有个高危数值,离糖尿病只有一步,多数人却不自知!
- 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⑧ 丨从医六十载:肺移植开拓者永不止步
- 女人腿壮肚子肥?常喝1白1绿,低热量不长肉,身材苗条人更俏!
- 抗衰老|衰老不仅表现在年龄和脸上,身体哪些变化提示衰老?带你一探究竟
- 高血压是吃鸡蛋好?还是不吃鸡蛋好?吃了是升血高压还是降低血压
- 小时候常见却不认识的野花草,如今你知道它们都叫啥不?
- 57岁、55岁,再上太空,是什么造就了中国航天员不老的健康密码?
- 手脚发麻不是小事,病魔可能悄然而至,麻的越多越严重!
- 广东夫妻路边卖鸡杂汤,23年没招牌也不愁生意,11元1碗3小时卖光
-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不是身体在长个?小心是这2种疾病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