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 ASCO最新进展,看免疫时代下抗血管生成在NSCLC中的应用地位( 二 )


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的另一项研究[8] , 评估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化疗治疗IV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疗效 。 该研究共纳入30例未经化疗和免疫治疗的IV期非鳞状NSCLC患者 , 给予阿替利珠单抗+卡铂+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 。 结果显示 ,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化疗的四药方案ORR为 35.71% , DCR为 92.85% , 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55.27%和82.90% 。 相比卡铂+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 , 四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改善患者PFS和OS 。 对于抗血管生成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 , 该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循证依据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目前也在积极探索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化疗的“三联”模式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疗+免疫治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NSCLC的Enpower研究正在开展中 , 阶段性研究结果显示 , 在11例可评估患者中 , 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ORR为72%(1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 。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在开展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中 , 一线及后线治疗均有涉及 。 已公布的部分数据显示 , 无论在一线还是后线 , 联合方案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 且总体安全性良好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更是首次推荐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作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3] 。 但最佳联合方案究竟是四药联合 , 还是两药联合 , 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 此外 ,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 ,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是否能成为靶向耐药后的有效治疗方案也值得探索;而进一步在晚期NSCLC人群中探索预测联合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 也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资料:
[1] 周彩存, 王洁, 步宏等.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肺癌杂志,2020,23(2): 65-76.
[2]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性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5版)[J]. 中华肿瘤杂志,2015,37(10):796-799.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6):3659-3673.
[4] 赵沙,蒋涛,周彩存.抗PD-1/PD-L1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J].肿瘤,2016,7: 82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