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法庭:从桂枝汤说起,谈谈经方的药物配伍


【导读】:本文分析了桂枝汤五味药的药物构成 , 着重解读了大枣这味药在实际临床中的用量 。
桂枝汤的两个核心配伍 , 第一个是酸甘化阴 , 用芍药、甘草、大枣来预防桂枝和生姜辛散可能带来的阴液的消耗;第二用桂枝生姜配上甘草大枣 , 辛甘化阳 , 激发鼓舞人的阳气 , 由内往外抗击表邪 。
所以 , 这个方的五味药 , 就两个核心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 这是桂枝汤解决这个病证要考虑的两个关键环节 。 如何来实现呢?


鲁法庭:从桂枝汤说起,谈谈经方的药物配伍
本文插图



桂枝汤配伍

1
桂 枝
桂枝3两 , 去皮 。 东汉末年的桂枝和肉桂是没有区分的 , 其实很好理解 。 我们今天行医时 , 不管是大医院、小医院还是一般的诊所或药房 , 是有优越性的 , 你只管开方 , 不用管药物的炮制加工等 , 因为药房有丰富的药材储备 。 然而东汉末年不可能 , 我们可以回归到东汉末年具体的时代特点 , 理解一个中医 , 他走街串巷给人看病 , 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药材 , 所以很多时候可能会就地取材 , 需要什么药了 , 自己上山采回来后炮制 , 再来配伍入药 。
桂枝3两去皮的“去皮” , 不是把桂枝的皮去掉 , 而是把从桂树上采摘下来的细枝和粗枝 , 去掉粗枝的皮 , 这个皮儿也不能扔掉了 , 留着当肉桂来用 。 我们今天在临床上开桂枝汤 , 有些老医生 , 他喜欢把桂枝写成桂枝尖 。 桂枝尖就是从桂树最外端、最上端采摘的最细的这部分药用部位 。 为什么用最上最向外的最细的这个枝儿呢?中药最本源的理论叫“法象药理” , 就是根据药物生长的环境、外观状态等来确定这味药 , 它可能具备的临床功效 。 桂枝要辛散走表 , 要让正气由里往外抗击表邪 , 当然要用最向上最向外的这部分入药 , 它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
对于中药的认识 , 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 , 一是清代周岩写的《本草思辨录》 , 一本是邹澍写的《本经疏证》 , 这对我们学《伤寒论》当中的方药理论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

2
芍 药
芍药3两 。 芍药有一个问题 , 东汉末年是不分白色和赤芍的 。 今天大多认为《伤寒论》用的都是白芍 , 我个人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 。 有几个理由:第一 , 《伤寒论》当中有一个方叫“芍药甘草汤” , 这个汤在赵开美所翻刻的宋版《伤寒论》原版当中 , 明确标示是白芍 。 《伤寒杂病论》当中有很多用芍药的方 , 唯独这一个方用的是白芍 , 写的是白芍 。 有的地方写了白芍 , 有的地方没有写白芍 。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种可能呢?东汉末年 , 白芍赤芍都在用?我觉得有这种可能 , 所以没有必要一来就说用的是白芍 , 也可能白芍、赤芍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