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死刑后又神奇复活的新药( 二 )


2019年11月份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国家I类新药上市 , 年定价4万元 , 一度引起轰动 , 该药物“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 , 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 , 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 但其并未在国际获得大规模认可 , 上市后的评论中 , 对数据有效性的质疑占据了大半 。
绝望中的希望
在众多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原因中 , 淀粉样蛋白假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 , 即阿尔茨海默症是由脑细胞间空隙中的粘性可溶性蛋白质——淀粉样β蛋白肽沉淀聚积导致的 。 无数临床研究者前赴后继证明这一假说 , 但相继折戟 。 从2012年到2019年 , 几乎每两年都要传出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临床失败的消息 , 可谓是药企研发的重灾区 。
阿杜卡奴单抗正是一种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抗体 , 但和所有的AD药物一样 , 其研发上市的过程也并非坦途 。
2007年11月 , 渤健从Neurimmune获得阿杜卡奴单抗的研发许可 , 但直到2015年 , 这款药物才第一次公布了研发数据 。 197名轻度患者入组的1b期临床试验(103号)显示 , 阿杜卡奴单抗能够减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恶化速度 , 保护患者的认知能力 。
之后 , 渤健公司和日本卫材合作 , 开始了两项大规模临床三期试验 , 分别为 ENGAGE(301号)和 EMERGE(302号) 。
2016年9月 , 《自然》杂志发布了一篇封面文章 , 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全人源单抗药物阿杜卡奴单抗在Ib期的PRIME研究结果积极 , 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 , 且呈现剂量和时间正相关 , 临床试验还显示药物显著减缓AD和轻度AD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MCI) 。 曙光初现 , 科学界也为之兴奋 。
然而 , 2019年3月 , 渤健和卫材突然宣布 , 提前终止这两项全球III期研究 , 并同时中断了2期试验EVOLVE和长期延伸1b期试验PRIME 。 原因是 , 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通过对2018年12月为止的数据进行分析后 , 认为阿杜卡奴单抗对于阿尔茨海默症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症痴呆引起的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没有改善作用 , 很可能难以到达主要疗效终点(达到预期疗效的可能性很小) 。
但仅半年后 , 2019年10月 , 两家制药公司宣布了寻求监管部门批准候选药物阿杜卡奴单抗的计划 。 渤健表示 , 经过对两项失败III期数据更大数据集的新分析发现 , 其中一项302试验数据积极 , 即阿杜卡奴单抗在减少AD患者淀粉样蛋白和延缓临床认知衰退方面具有药理学活性和临床活性 。
这也意味着 , 本来已经被判“死刑”的药物可能“复活” 。
在与FDA多次沟通后 , 渤健决定递交该药物上市申请 。 2020年8月阿杜卡奴单抗的上市申请正式获FDA受理 , 决定日期定为2021年3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