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管理的争议


痛风是全球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 , 中国估计患病率为1.1% , 美国估计为3.9% 。 与其他炎性关节炎相比 , 痛风历史悠久 , 病生理机制相对明确 , 有有效药物(虽然选择不多) , 临床治疗目标相对清晰——似乎是一个没有太多疑问的疾病 , 但其实痛风的管理仍有很多争议 , 例如 , 启动降尿酸治疗的时机 , 最佳降尿酸治疗 , 预防治疗的疗程 , 共病对治疗的影响等 。 出现争议的根本 , 是证据的不统一、不完善 。
何时开始降尿酸:首次发作后?多次发作后?
当血中尿酸水平过高 , 超过饱和浓度 , 单钠尿酸盐(MSU)结晶就容易析出、沉积 , 诱发痛风发作 。 因此 , 要 “永久” 消除痛风发作和关节损伤的隐患 , 就需要降低尿酸水平 , 当前实施的是达标治疗策略 , 即将血尿酸水平降低至6 mg/dl或以下 。 然而 , 目前尚未就启动降尿酸治疗的时机达成共识 。
一些观点认为 , 在首次痛风发作前 , MSU结晶已经悄悄地在关节中 “潜伏” 了多年 , 因此在痛风首次发作后就应该开始降尿酸治疗 , 延迟治疗只会使MSU结晶进一步沉积 , 继续刺激炎症反应 , 从而损伤关节 。 另外在合并共病的患者中 , 虽然相关证据还不充分 , 但也建议早期启动降尿酸治疗 。
相反 , 鉴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以存在MSU结晶沉积 , 一些观点认为 , 痛风反复发作后才会出现痛风石和严重发作 , 因此可以在反复发作后再开始降尿酸治疗 。 这是当前的主流策略 , 即在痛风多次发作或有其他合并情况时才启动降尿酸治疗 , 如ACR指南建议:过去一年内痛风发作≥2 次 , 或有痛风石 , 或有痛风相关的影像学损害证据的患者推荐开始降尿酸治疗 , 而对CKD 3期 , 血尿酸>9 mg/dl或有尿石症的患者条件性推荐降尿酸治疗 。
急性发作期到底可不可以降尿酸?
有人说 , “急性发作期不可以降尿酸治疗 , 这还用问吗”?的确 , 一般认为 , 痛风急性发作期降尿酸治疗 , 会加重病情或延长痛风发作的时间 。 还有回顾性研究显示 ,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降尿酸 , 首次发作后12周内痛风再次发作的频率增加 。 因此通常建议在急性发作完全平息 , 如14天后再开始降尿酸治疗 。
但也有研究显示 , 急性发作期降尿酸治疗有助于提高依从性 , 减少就医次数 。 一项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 , 痛风发作第1~14天给予别嘌醇100 mg , 随后在第15-28天给予别嘌醇200 mg治疗 , 与安慰剂相比 , 并未延长或加重急性发作 。 另外一项小样本RCT在痛风发作后的前10天内给予别嘌醇300 mg或安慰剂治疗 , 发作后第11~30天均给予别嘌醇 300 mg治疗 , 并同时给予秋水仙碱和NSAID预防 。 结果显示 , 在30天观察期内 , 别嘌醇治疗并未加重痛风的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