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 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性”相近,“效”相远:PD-1 治疗迷局如何破?( 三 )


T 细胞杀伤功能的丧失可能并不仅仅源于被抑制 , 在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持续刺激下 , T 细胞 PD-1 表达会逐渐上调 , 最终将导致 T 细胞随之发生耗竭或者“耐药” 。
2020年 , 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最新研究则进一步明确:尽管 PD-1 抑制剂有效地阻断了配体激活的信号转导 , 但它无法抑制 T 细胞内 PD-1 自身持续的信号转导 。 换言之 , PD-1 蛋白存在时 , 即对 T 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图 2) 。
PD-1 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性”相近,“效”相远:PD-1 治疗迷局如何破?
本文插图
图2 阻断受体与配体结合 , 也无法解除PD-1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至此 ,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不同 PD-1 抑制剂临床表现差异的背后原因 , 即 PD-1 抑制剂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抑制 PD-L1 与 PD-1 结合的作用 , 还取决于其能否下调 T 细胞 PD-1 表达 , 恢复其正常活性的能力 。
截至目前 , 已有研究证实 PD-1 抑制剂中的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存在内吞作用 , 可诱导 T 细胞膜表面 PD-1 表达下调 。 因此 , 对 PD-L1 与 PD-1 结合的抑制作用 , 以及诱导T 细胞 PD-1 内吞的效应 , 均是构成 PD-1 抑制剂疗效的组成部分 。
肿瘤免疫治疗的前路光明但曲折 , 随着其背后作用机制的脉络逐渐清晰 , 占据更多机制优势的 PD-1抑制剂无疑未来会走得更稳、更远 。
临床试验项目
项目名称:IBI310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b期研究
药物名称:IBI310(CTLA-4抑制剂)+信迪利单抗(PD-1)
适合对象:晚期肝细胞癌
扫码即可报名
项目名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的III期研究
药物名称:帕博利珠单抗(PD-1)+仑伐替尼(靶向药)
适合对象: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
扫码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