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 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性”相近,“效”相远:PD-1 治疗迷局如何破?


文献参考来源:肿瘤周刊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
肿瘤 , 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 , 人类一次又一次地向肿瘤宣战 , 从最开始的手术治疗 , 到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
再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发现开启了肿瘤免疫疗法的新纪元 。
【PD-1 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差异——“性”相近,“效”相远:PD-1 治疗迷局如何破?】免疫治疗一经问世 , 国内外临床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 然而同类药物在同一治疗领域取得的疗效数据存在差异 。 如何认识这些差异 , 是临床一直“困惑”的问题 。 不同药物的特性和疗效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这一问题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近期 , 国外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对T细胞内PD-1 信号通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 , 为我们揭秘“药物”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
1
“性”相近 , “效”相远
——免疫治疗难题亟待破局
近年来 , 免疫治疗成为肿瘤领域发展最为迅猛 , 疗效最为确切的新疗法 , 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
研发最早并且也是最成熟的 CTLA-4 及 PD-1 抑制剂 , 在非小细胞肺癌及黑色素瘤领域已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
然而 PD-1 抑制剂在不同人群、不同瘤种、不同个体中 , 疗效差异巨大 , 甚至作用机制相似的 PD-1 抑制剂在同样的患者群中也可能表现出“性”相近 , “效”相远的治疗结局 。
以黑色素瘤领域目前我国仅有的两项单臂临床注册研究为例:KEYNOTE-151 研究和 POLARIS-01 研究是在中国人群恶性黑色素瘤二线/二线及以上患者中开展的临床注册研究 , 二者虽不是“头对头”研究 , 但由于开展的时间接近、由同一专家牵头、多个参与中心重叠和纳入患者分期相似 , “肩并肩”两相比较 , 仍然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POLARIS-01 研究和 KEYNOTE-151 研究结果中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 17.3%和 16.7%
, 然而 , 在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和中位总生存期(mOS)指标上则相去甚远 , POLARIS-01研究mDOR为 25.6个月 , mOS 长达 22.23个月 , 而 KEYNOTE-151 研究则分别为 8.4 个月和 12.1 个月 。
无独有偶 , 评估 PD-1 抑制剂用于尿路上皮癌二线及以上患者治疗的 POLARIS-03 研究和BGB-A317-204 研究结果同样表现出较大差异 。 在 PD-L1 表达阳性的患者中 , POLARIS-03 研究结果显示 PD-1 抑制剂治疗 ORR 高达 41.7% , mOS 为 35.6 个月 , 而在 BGB-A317-204 研究中 , ORR 和mOS 为 23.1%和 9.8 个月 。
面对同样的“考卷” , 不同 PD-1 抑制剂的“成绩单”大相径庭 。 如果能够厘清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 似乎就能打开免疫治疗的又一扇“通关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