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假概念( 二 )


虽然不至于“返老还童” , 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 , 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假概念
本文插图


▲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 , 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 。
在20多年前的一个养老院的实验中 , 她发现 , 当一个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时 , 比如他能决定在哪里招待客人 , 玩什么娱乐节目 , 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 , 他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 , 更爱社交 , 记性更好 , 而且活得更久 。
有人问朗格教授 , 是否想过让自己回到30年前?
她笑着说:“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 , 年龄从来不是问题 。 无论你20岁 , 30岁 , 或者60岁 , 你都是在体验当下 , 你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 。 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 ”
可能心理学
朗格教授用一词之差来解释她的研究与传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 而她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 。
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 , 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 , 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
朗格教授热爱网球 。 年轻的时候 , 她摔断了脚踝 , 医生说她从此会瘸腿 , 再也不能打网球了 。 但现在她双腿健康 , 仍然在打网球 。 30多年“可能性心理学”的实践 , 使这位心理学家将身体和心灵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 度过了一段非凡的岁月 。
她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她不敢尝试的 。 当别人告诉她“不”的时候 , 她一定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不?”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假概念
本文插图


▲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 , 就会发现 , 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 , 包括健康和快乐 , 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
为了适于生存 , 我们的脑海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与分类 , 以快速有效地指导当下的行为 。 这也是文化对人的教化功能——通过传达“绝对”的概念 , 我们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 这无疑带来了稳定 , 但也让我们付出代价 。 因为很多时候 , 情境已经变化了 , 我们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那些规则和分类 , 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专注力”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 它并不意味着否定 , 而是存疑和追问 , 从传统、权威、成见、惯例、约定俗成中 , 收复自己的头脑 , 对塞给自己的信条问一句 , “真的吗?”“为什么?”“万一呢?”
朗格教授认为传统医学的问题也在于此 。 医学是一种不完美的科学 , 它能提供的只是概率 , 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 , 但到了病人那里 , 却经常被作为唯一的正确答案接受下来 。 事实上 , 任何一种疾病 , 一旦落到个人身上 , 每个人都有他的特殊性 , 没有一个人是概率 , 没有一个人是“大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