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里骗小朋友的人渣,毁掉的不只是孩子的账号,更是他们的信心
最近有件事情真是气到春雨君了:摩尔庄园一个叫“星无火”的玩家发帖称 , 自己以欺骗小孩子为乐 , 让小朋友们去帮他做任务获得报酬 , 骗取小朋友的账号密码登陆后卖掉任务积累的装饰品 , 一次又一次地毁掉小朋友精心装饰的屋子 , 骗过的账号没有一千个也有七八百个 。
本文插图
(原博可以搜#为什么要伤害玩摩尔庄园的小朋友#话题点进去看/图源:微博) 很多小朋友被这个人欺骗 , 辛辛苦苦地去帮他做任务 , 最后只会得到“哦 , 滚吧”三个字 , 被盗号的小朋友即使“屈从”他的各种要求 , 最终也难逃被“清号”的命运 。如此不道德、甚至心理扭曲的行为 , 不出意料地遭到了广大网友的唾骂 , 还有当年被骗的小朋友看到新闻后表示 , 这场被骗经历几乎已经成了自己的童年阴影 。而且 , 这种恶劣的行为 , 不仅仅会让小朋友感到伤心、愤怒 , 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实质伤害 , 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行为 。“太长不看”版:
1.习得性无助行为是当人类或动物通过之前的经历 ,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或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 开始以一种消极无助的方式去思考、感受或行动的状态
2.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成果之一 , 习得性无助研究不仅开启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 而且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3.习得性无助还更多地被用于青少年教育研究 , 如一些传统认为的“差生”、“问题少年”的行为引导、认知纠正等
习得性无助的起源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 , 面临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 该现象最早发现于逃避缺陷(escape deficit)的研究 。1967年 ,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同事史蒂文·梅尔 (Steven Maier) 用狗做了一个经典对照实验:将狗分为可逃避电击组、不可逃避电击组和空白对照组 。
本文插图
(马丁·塞利格曼/图源网络 , 侵删)前两组首先在操作性学习装置中接受训练:其中 , 可逃避电击组的狗可以通过按压平板关闭电击;不可逃避电击组的狗被动接受与可逃避电击组相同模式的电击 , 但电击的关闭与其是否按压平板无关;空白对照组的狗不进行电击 。也就是说 , 当可逃避电击组的狗碰到开关时 , 电击就会停止 , 而不可逃避电击组的狗不论如何触碰开关 , 电击都不会停止 。 该设计使得刺激本身与刺激的可控性被区分开来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 , 塞利格曼把狗放置在中间用木板隔开的箱子里 , 但是木板很低 , 狗可以轻松地跳过去 。 同样 , 他给狗施加了电击 。 可逃避电击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狗很快学会了跳过木板来逃避电击 , 不可逃避电击组的狗不但不逃 , 反而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 ,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危险却绝望地接受痛苦 。结果显示 , 不可逃避电击组表现出显著的逃避缺陷 , 可逃避电击组的逃避行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没有差异 。这种现象让行为主义者大为不解 , 直到塞里格曼提出 , 狗的这种“无助”行为是在之前的实验中“习得”的 。此后 , 许多研究者从多角度对习得性无助进行了论证 , 将其研究范式推广到鱼、大鼠、蜜蜂等动物和人类身上 。习得性无助的发展
- 抗衰老|衰老不仅表现在年龄和脸上,身体哪些变化提示衰老?带你一探究竟
- 晕倒在赛场的球星,为何要装心脏复律除颤器?有啥作用?
-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不是身体在长个?小心是这2种疾病作祟
- 饭量和寿命有关吗?有科学依据吗?一起来看看吧!
- 怎样把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对话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占伊扬
- 天下没有白嫖的火锅!贪吃之后,我差点在班上呕吐出来
- 在河南,这30种药品也能通过门诊报销了!
- 肝移植,一直是重度肝病患者的首选,但它确实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 限制型心肌病罕见?其实就在你身边
- 氨甲环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