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小柴胡汤一样,千百年来被古今医家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广泛,当代著名中医名家胡希恕先生和刘渡舟先生就经常运用它,来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是慢性病的调养,比如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失眠等疾病。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
文章插图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柴胡、黄芩、炙甘草、天花粉、牡蛎、桂枝、干姜。
方中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解郁利气;干姜、炙甘草温焙中焦,以暖太阴之寒;桂枝通阳行气,以化津液;天花粉、牡蛎生津软坚以疗肝脾痞硬。诸药配伍,共奏和解少阳,畅达三焦,温脾生津之功效。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
文章插图

病机
此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但究其根本,在于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虚寒的方子。病机为肝胆郁热兼脾胃虚寒,也就是“胆热脾寒”。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脾经,未影响胃腑之故。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而此病在临床表现上,虽然伤寒论里列出诸多症状,但其中三个是最主要的,那就是胁痛口苦,口渴,便溏,这些症状对应的病机分别是,肝胆郁热,津伤,脾虚。两胁是肝经经过的地方,口苦则是胆火上逆,故胁痛口苦最能体现少阳有邪热。而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在辩证治疗时,抓住这三点,便可灵活运用。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
文章插图

病人体质特征
除了基本的病机以外,也可以参考病人的体质特征来运用此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质特征,多表现为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黄白或青紫;易有情绪波动,爱生气恼怒;胸胁胀满或疼痛,易心悸,常失眠,口干而苦,头部烘热感,面红目赤或牙痛,或鼻流黄涕,或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或胃脘烧灼泛酸,或肩臂酸痛;但手脚多有凉感,胃脘和下肢多畏寒喜暖,或有腹泻和大便不成形。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者舌质多是淡的,不管它舌苔多黄多厚,它的舌质往往是淡的。
适用范围
这个方能治疗少阳与太阴合病,兼有血虚停饮的病人,有水肿有湿,脾湿停饮,脾虚水肿,都可以治疗,痰结的病人也能治。只要符合这个病机都可以治。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的病人,乳腺增生的病人,都可以循着这个路走,包括甲状腺结节,只要符合少阳胆经有火往上面攻,同时有脾胃虚寒,虚热上行的病人,或者上热下寒的疾病,也可以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
失眠的病人也适合,失眠与各个脏腑都相关,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关联五脏,柴胡、黄芩入肝胆,桂枝入心,干姜甘草入脾胃,天花粉入肺,牡蛎入肾,肝心脾肺肾五脏同治,表里同治,阴阳双补,寒热平调。该方是治疗失眠总方,根据病症偏性加减,效若桴鼓。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
文章插图

当然在临床运用该方,当理解方义,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临床应用之时,便溏重者,重用干姜,而减轻黄芩用量;口苦重者,加重黄芩用量,而减少干姜用量;乳腺增生,可加重牡蛎的用量,慢性结肠炎,则需要在原方基础上,加山药,白术。若不能掌握药量调整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