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梦之队”炼成记( 三 )


徐太婆曾做过两次气管切开术 , 局部伤口愈合以后因疤痕过度增长造成气管上端5处狭窄 , 最窄的地方仅有一根头发丝粗 , 如果不马上手术 , 则随时有发生窒息的可能 。 但是 , 这种在全国都十分罕见的高位多发气管狭窄手术风险极大 , 胡轶看着CT片直摇头 。
而赵苏凝神盯着CT片 , 自言自语道:“可以用T型硅酮支架植入技术 。 ”接着画出一幅局部解剖三维图 , 并在上面标了几个点:“这几个地方不能动 。 ”他很快叫来胡轶和史小武 , “医生不能只凭CT片、X片判断手术难度 , 因为片子只有横切面的断层图 , 要将这些横切面在大脑中形成一幅立体三维图 , 并且画出来 。 ”最终 , 徐太婆重获新生 。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梦之队”炼成记文章插图
科室在90年代使用老式幻灯机学习
在呼吸内科 , 几乎所有主治医师都是赵苏手把手教出来的 。 正是如此 , 几乎所有人都能开展支气管镜手术 。 此外 , 他还亲自为咳痰患者“查痰验色”判断病情;坚持“视触叩听” , 细细琢磨每一名病患 , 为一例又一例病患化解病痛……赵苏“治病救人第一位”的理念深深融入了科室每一个人的工作中 。
发展之路
接棒前行 数十年磨一“镜”
在这样的传承下 , 胡轶带领着这支“梦之队” , 接棒前行 , 数十年磨一“镜” 。
数据显示 , 我国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 , 是我国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 。 近年来 , 胡轶带领科室团队不断探索气管镜下的慢阻肺综合治疗 , 借助肺减容等一系列创新微创技术 , 帮助众多饱受呼吸之痛的患者轻松解除危机 。
近年来 , 科室还成为了“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规范化诊疗项目武汉地区牵头单位 。 胡轶表示 , 除了早筛早诊、精准诊断 , 规范用药也将是针对慢阻肺未来研究的一大关注点 ,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需要 。 如全球首个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每日一次三合一吸入制剂 , 即三联吸入制剂 , 其便捷性和高效性都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类型 。 为此 , 胡轶带领科室团队练就“十八般武艺”:在气管镜下开展热消融、冷冻、支架、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多种术式;将介入治疗“组合拳”广泛运用于绞杀肿瘤 。 同时 , 作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推动肺部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以及提升晚期并发症的诊疗水平 , 为早期肺癌患者赢得手术机会 , 并最大程度改善晚期病患的生活质量 。
肿瘤、异物、炎症、创伤等原因引发的大气道狭窄 , 如“死神之手”扼住生命要道 。 胡轶带领的科室团队每年救治气道异物患者30余例 , 此类意外事故从数量上来说不算多 , 但一旦发生危害极大 , 属于呼吸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过去 , 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开刀取物 , 如今通过运用内镜技术 , 治疗可实现全程无创 。
多年来 , 胡轶将这一武器运用得炉火纯青 , 带领“梦之队”创造多个全省第一:率先开展气管镜下综合治疗 , 阻击“慢阻肺”;首创3D打印支架 , 为气管“打补丁”;首推支气管热成型术 , 成功治疗重度哮喘 。 但在胡轶看来 , 这些创新技术如果只局限于一家医院 , 就无法惠及更多的患者 , 更不利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
2017年 , 凭借危重气道疾病处置的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 , 武汉市武汉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家级呼吸内镜医师综合培训基地 。 如今 , 基地每年举办介入学术会议至少2场 , 下基层开展业务培训不少于10次 , 并每个月组织基层医生来武汉培训 。
时光穿越了近30年 , 赵苏主任手中简陋的气管镜、单一的消洗方式 , 如今已演变成各式各样高大上的内镜设备、全自动消洗程序……如今的武汉中心医院呼吸科已成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呼吸系统疾病介入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和武汉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 。 科室拥有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装置、肺功能仪、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仪、过敏原检测平台等先进设备;拥有OLYMPUS系列内窥镜、PENTAX系列内窥镜等高档内镜系统 , 配置有超声系统、激光机、微波刀、氩气刀、冷冻及全套清洗消毒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