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为患者多准备一张床”,记者走进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阅读提要:"大型医院急诊科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急诊科永远少一张床' , 而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 我们永远尽力为患者多准备一张床 。 "2020年 ,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共接诊近18万名患者 。 而就在采访人员来访的2021年元旦当日 , 早上七点到晚上五点 , 急诊科接诊了300余名患者 , 其中急重症病人211名 。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石梦竹
2021年元旦 , 早上七点的北京 , 天还没有透亮 , 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门口 , 一辆120打着灯从远处驰来 , 停稳 , 病人躺在担架床上被迅速从急救车里抬了下来 , 几位医护人员一阵小跑 , 刚将担架床推进急诊抢救室 , 等候的医护人员们立刻围上去观察体征、建静脉通路、监测指标、导尿、完善各项检查……
分工明确 , 紧张有序 , 微黄的灯光打在忙碌的医护人员身上 , 化作一道道弧线 , 各种仪器滴滴答答作响的声音更显急迫 。
这里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 365天乘以24小时 , 全年无休 , 近200名医护人员守护这里 。
文章插图
傍晚还在运送病人的120救护车。石梦竹/摄
"假如你得了危急重病不知道看哪个科 , 那就去急诊吧 。 "
【“永远为患者多准备一张床”,记者走进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急诊科是医院内突发状况最多的地方 , 随时出现的生命危急情况 , 要求快速反应 , 从容应对 。 而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全国顶级三甲医院 , 急诊科更像是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 身后就是死亡的万丈深渊 。
与其他科室不同 , 急诊的病人病情危、急、重 , 给医护人员的时间却非常短暂 。 医生的首要任务不仅是找出病因 , 更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 先救命后治病 。
元旦当日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总值班医生付阳阳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 医生在第一时间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 , 还需要迅速评估找出病因 , 必要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 。 假如你得了危急重病不知道看哪个科 , 那就去急诊吧 。 "
让急诊科抢救室史迪副教授印象深刻的是前几天 , 一位48岁的男性患者 , 由于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 , 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 经过快速心肺复苏后 , 外院转诊送至协和急诊科 。
"当时病人的情况有些复杂" , 史迪介绍 , 经过全面的评估 , 他们发现病人在发生肺栓塞后 , 外院采取的溶栓治疗让病人出现了多系统出血 , 循环非常不稳定 。
"我们立即对病人进行紧急抢救和处理 。 "不到24小时 , 经过医生们及时抢救 , 这位病人的体征有所稳定 , 生命被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 送到了重症监护室 。 之后几天 , 这位病人病情逐渐缓解 , 从重症监护室平安转出 。 病人家属在2021年元旦这天为抢救室的医生们送上了诚挚的感谢 。
文章插图
患者被送往急诊抢救室。石梦竹/摄
在急诊科抢救室 , 很少有安静的时刻 , 每台检测仪的警报声都在随时向在场的医护人员传递着病人们的最新情况 , 医生们穿梭在病床间及时进行检查 。 付阳阳表示 , 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刚开始的表现可能很典型 , 但病情恶化的速度往往会超出想象 , 一旦漏诊、误诊 , 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患者的生命 。
对于多数人来说 , 下班后就可以回家 , 节假日可以休息 , 而对于抢救室这些平均年龄30+的一线医护人员来说 , 他们从没有过真正的节假日 , 也很少准时下班 。 Any time(任何时间) , any patient(任何患者) , any condition(任何情况) , 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的任何病人 , 都要随时准备好应对和处理 。
医院的墙壁往往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祈祷
在急诊抢救室门口的临时家属谈话区 , 每天都有家属焦急等待着抢救室的医生来告知病人的最新情况 。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常说:医院的墙壁往往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祈祷 。
- 有癌症,易房颤!韩国82万例患者研究
- 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微量金属的发现可能提供线索
- 欧美人那么爱喝酒,为啥肝癌患者却比中国少?3个原因很现实
- 淋巴瘤患者的福音!苏州大学探寻新的治疗靶点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6个部位疼痛,可能是并发症到来的信号,别不当回事!
-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诊断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
- 不测血压,只凭感觉服用降压药会有什么后果?有位患者偏瘫了
- 门诊遇到「硝苯地平 + 氨氯地平」联合降压的患者,怎么办?
- 肝移植,一直是重度肝病患者的首选,但它确实也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 乳腺癌|苏逢锡:对乳腺癌患者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曾被命运反复整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