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2017年 , 糖尿病人数量已增加至4.25亿 , 全球18岁以上成人的患病率为8.8% 。 而糖尿病人 , 最熟悉的口服药物便是神药二甲双胍 , 它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
不过 , 神药并不是这么好当的 。 毒草出身的二甲双胍 , 命途最为坎坷 。 从发现到成为降糖的一线药物 , 它就整整蛰伏了70多年 , 如果拍成电视剧都要好几集 。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二甲双胍的最初来源 , 其实是一种草药山羊豆(Galega officinalis) 。 它们是原产于欧洲的豆科植物 , 也被称为法国丁香 。
早在中世纪 , 人们就发现这种植物有缓解尿频 , 减少尿糖的作用 。 而尿频和尿糖正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 所以说山羊豆很早就在民间偏方中被用于治疗糖尿病了 , 即便那时候人类还未真正认识糖尿病及其病理 。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山羊豆 , 图源维基百科
此外 , 山羊豆在欧洲也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动物催乳剂 , 而Galega正是希腊语中“牛奶刺激剂”的意思 。 而在1891年 , 山羊豆便被当做牧草引入了美国 。 不幸由此开始 。
美国的牧民很快就发现 , 这种新引进的牧草 , 竟会造成牲畜的死亡 。 吃过山羊豆的牛羊 , 会出现肺水肿、胸腔积液、低血压、麻痹等各种症状 , 严重可致死 。 又因为这种植物来自欧洲 , 如临大敌的美国人很快便将山羊豆列入有害杂草的名单 。
其实 , 山羊豆之所以能毒害牲畜 , 正是因为其富含胍类化合物 。 1918年 , 科学家在分析了这种牧草的化学成分后就发现 , 这些胍类物质有着降糖作用 。 其中 , 山羊豆碱(galegine , 异戊烯胍)效果是最为惊人 , 有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 。 但碍于其同样惊人毒性 , 这种药物是无法在临床中被使用 , 实验小鼠纷纷被毒死 。 这是二甲双胍的第一劫 。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山羊豆碱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二甲双胍
不过 , 山羊豆碱的毒性大不要紧 , 科学家还有其他办法——那就是调整山羊豆碱的化学结构 , 或许能找到一种既保有药效 , 但副作用又没有那么大的化学物质 。
纵观医学史 , 一步到位就被找到的“神药”并不多 , 很多药物都是循着一定思路 , 经过各种分子改造而得到的 。 就像镇痛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前身便是水杨酸 , 它有很强的副作用 , 对胃伤害极大 。 但经过改造后副作用不但减轻 , 镇痛效果反而还更好了 。
就在有机化学家的一番分子改造下 , 一系列胍类衍生物诞生 。 我们的主角二甲双胍 , 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于1922年首次被合成出来的 。 当时 , 包括二甲双胍在内的一系列双胍类物质 , 在动物实验中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这其中 , 二甲双胍的毒副作用也是最低的 , 眼看着就要投入糖尿病的治疗了 。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但不要忘了 , 在同一时期另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横空出世 。 这让二甲双胍陷入极其尴尬的局面 。
糖尿病|二甲双胍的传奇故事:花了整整70年,它才历经磨难成为经典文章插图
天下苦糖尿病久矣 。 早在3500年前 , 古埃及就已经留下对糖尿病的简单描述 。 2000多年前古希腊医生也给出了“Diabetes”的正式名称 , 主要症状为尿多且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