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宽仁前沿|第13期 解除青光眼致盲威胁 他们仅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管

眼睛突然发红、胀痛 , 还伴有头痛 , 或者婴幼儿眼睛变大、角膜灰白……千万别以为是小事 , 很有可能是青光眼 。 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 , 手术一直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 但传统小梁切除手术需要在眼球上做一个“小洞” , 需要眼球付出代价 , 术后部分患者眼球外观还会受影响 , 很多患者都难以接受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 微创手术更新迭代非常迅速 , 青光眼微创手术更是眼科手术的前沿热点 。 日前 ,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 青光眼手术团队通过青光眼微创技术(MIGS)分别为7个月的婴儿和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进行了手术 , 让他们的眼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 降低了致盲的危险 。
【聚焦 ?宽仁前沿|第13期 解除青光眼致盲威胁 他们仅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管】出生后左眼常流泪、黑眼仁变大
7个月婴儿被确诊先天性青光眼
聚焦 ?宽仁前沿|第13期 解除青光眼致盲威胁 他们仅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管文章插图
近日 , 来自云南的浩浩(化名)在父母的陪伴下再次来到重医附二院眼科进行随访复查 , 这距离他手术已经过去九个多月了 。 当看到眼压正常的结果时 , 浩浩父母悬了一年多的心总算放下了 。 原来 , 浩浩在出生后 , 父母就发现左眼常出现流泪症状 。 父母多次带他至当地医院就诊 , 并按泪道阻塞及结膜炎给予泪道冲洗、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 诊断不明确 , 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 病程中家长发现浩浩左眼“黑眼仁”较右眼逐渐增大 。 故自云南千里迢迢辗转至重医附二院眼科门诊就诊 , 接诊的李兰娇医生发现患儿角膜直径大、角膜混浊 , 考虑诊断左眼先天性青光眼可能性大 。 入院后 , 在全麻下进一步完善房角镜检查、眼压、眼底等检查 , 最终确诊为左眼先天性青光眼 。
据重医附二院眼科主治医师周宇和李兰娇介绍 ,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时期发育障碍 , 房角结构先天异常或残留胚胎组织 , 从而导致房水排出障碍 , 眼内压升高 , 使眼球不断增大似牛的眼睛 , 故又名“牛眼”改变 。 通常婴幼儿时期起病 ,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角膜混浊以及角膜增大 , 如不及时治疗 , 将会引起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 , 视力发育不良 , 严重影响外观 , 甚至失明、摘除眼球 。
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专家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光纤维让手术更微创
聚焦 ?宽仁前沿|第13期 解除青光眼致盲威胁 他们仅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管文章插图
先天性青光眼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 , 其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小梁切开术 , 以及目前较新的采用青光眼微创技术(MIGS)的“粘小管切开术” 。 其中粘小管切开术为最新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之一 , 国内开展此类手术医院并不多 , 而重医附二院在重庆率先开展了MIGS相关的粘小管手术 。
周宇医生介绍称 , 粘小管切开术是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特殊导光纤维引导下360°切开小梁 , 切开房角范围较传统小梁切开范围>180° , 降眼压效果较确切 , 安全性较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重医附二院眼科曾多次采用该术式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 , 患儿术后眼压控制均较理想 。
考虑到浩浩年龄仅7月 , 麻醉风险较高 , 而且角膜直径已增大达14mm(正常成年人为11.5-12.0mm),婴幼儿眼球结构较为复杂 , 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 重医附二院眼科先后组织多次科内讨论 。 与患儿家属沟通相关利弊后 , 父母考虑到孩子年龄等各方面问题 , 最终选择行360°粘小管切开术 。 之后由周希瑗教授、马华锋副教授、王秀青副教授、李兰娇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 , 在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展开手术 , 手术过程中成功找到Schlemm管外壁 , 利用导光纤维穿入Schlemm管 , 360°切开全周小梁 , 顺利完成手术 。 术后患者角膜直径已较术前缩小 , 眼压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