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鸿光团队:生死时速间的“微观”考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脑出血、脑瘤、脑外伤 , 神经外科随便一种病症都足以致命 , 但保命却不是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鸿光和团队的唯一追求 。 医学越来越精细化发展的今天 , 如何在治好病的前提下 , 打好“组合拳” , 还患者有质量和尊严的生活才更值得探索 。
2005年 , 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在省内率先细分创伤、肿瘤、血管、功能四个亚专业 , 后又成立神经重症亚专业 , 经过潘树茂、汤国太等前任主任和科室十几年的努力 , 从开颅到介入再到“杂交”复合手术 , 血管神经外科一直都在省内名列前茅 。 为最大限度保功能 , 利用“术中唤醒”和患者互动 , 肿瘤神经外科在胶质瘤的诊治方面已处国内先进水平 。 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规模和效果逐年提高 , 重型颅脑创伤的抢救成功率达95%左右 , 居国内先进水平 。 而今 , 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各个亚专业团队并驾齐驱 , 各有所长 。
很多“微观”考量在这些探索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 在陈鸿光看来 , 微创和快速周转不是目的 , 跟得上最先进的治疗方式和理念 , 结合患者病情给予最准确的治疗 , 在此基础上的“微创”和加速康复才更有现实价值 。 “更快、更准、更好” , 以此自励 , 陈鸿光和团队在治疗路上从未有半刻懈怠 。
更快:多种手术方式相结合 , 多病种诊疗水平领跑业内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 不仅疾病的进展瞬息万变 , 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也容不得半刻松懈 。 对医生而言 , 只有随时保持疾奔的状态才可能与疾病抗衡 。 在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 , 紧跟国内外前沿的治疗理念和方式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争取尽早落地是惯例 。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 如今其多个病种的诊疗水平已达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 。
1984年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成立 , 受限于人员、床位、技术等原因 , 当时开展的工作多以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半球肿瘤和垂体瘤的开颅手术为主 , 病种少、手术方式单一 。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理念的更新 , 尤其是2005年开设亚专业以后 , 术业有专攻 , 四个亚专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已初现成果 。
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鸿光团队:生死时速间的“微观”考量文章插图
陈鸿光(左)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以血管神经外科为例 , 在脑血管病的诊疗方面 , 上世纪90年代的中早期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还处于起步阶段 , 当时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疾病主要是以开颅的方式进行 , 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 。 90年代末 , 随着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开始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 , 不仅手术数量稳居省内前列 ,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 通过合理选择双微导管技术、球囊或支架辅助技术处理一些复杂的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以及大或巨大型动脉瘤 , 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 近来又在本地区率先开展血流导向装置技术 , 使更多既往复杂的手术操作变得更加快捷、安全 , 治愈率进一步提升 。 不仅如此 , 注重“疏堵结合” , 近年来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在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其中颅内外血管吻合手术的数量和质量一直在逐年攀升 。
肿瘤神经外科方面 , 除了继续保持垂体瘤、听神经瘤等特色手术技术外 , 近年来在胶质瘤的规范化诊疗上下了很大功夫 , 以专病门诊、多学科MDT协作为基础 , 建立健全脑恶性肿瘤的全程化管理体系 , 通过术中多模态定位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唤醒、荧光显影技术、3D全息影像技术辅助手术及术后标准放化疗基础上部分结合电场治疗、生物治疗等 , 目前其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 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
功能神经外科方面 , 在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基础上 , 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规模和手术效果逐年提高 , 年手术量近150台 , 居省内前列 , 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等众多顽疾在这里可以手到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