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疲劳患者」的自救指南:3种累各有”最佳休息法”
文章插图
上班提不起精神、回家窝在沙发不想动、运动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身体太疲惫了 。
不少人用报复性睡觉来解救身体 , 但这可能并非最佳休息方式 。
文章插图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 , 告诉你疲劳对身体的伤害 , 并教你一套休息法“对症”赶走疲劳 。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杨放如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许顶立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身体疲劳可能招来3种病
疲劳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 其中生理性疲劳在人群中更为普遍 , 通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群 , 一般由压力过大、睡眠不足、不科学减肥等主观原因及天气、季节等客观因素引发 。
在病理性疲劳中 , 有一种最易被人们忽视的疾病 , 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一般来说 , 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 , 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 , 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 , 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表示 , 疲劳对人的影响通常分为两个层次 , 轻度疲劳会导致身体不适和认知能力下降 , 重度疲劳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等 。
专家提醒 , 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 。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梗、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头晕、头痛、气喘等症状 。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布的研究也显示 , 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 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劳 , 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 , 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 。
糖尿病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初都会感到疲劳乏力 , 但这种早期症状常被忽略 , 误以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 , 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
因此 , 有糖尿病高危因素 , 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 , 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 , 一定要警惕糖尿病 , 尽早到医院就诊 。
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国“癌症网站”2016年总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机构的研究数据后提示公众 , 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 , 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 , 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 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
文章插图
3种累各有“最佳休息法”
人体的疲劳是逐渐累积的 。 日本心理咨询师将疲劳分为3个阶段 , 呈逐渐递进趋势:
- 第一阶段 , 身体觉得累 , 失眠、食欲差;
- 第二阶段 , 逃避负担、倦怠、烦躁、身心易受伤 , 但外表可能看不出;
- 第三阶段 , 心情忧郁不安、易过度自责 , 身体无力 , 像变了个人 。
正确且有效的休息方式 , 能让人放松紧绷的神经或肌肉 , 重新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
生活中有3种人最容易感到疲劳: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过度思虑焦虑者 , 各自需要的休息方式是不同的 。
体力劳动者
睡一觉最适用
好好睡一觉是大多数人采用的休息方式 , 对于睡眠不足和体力劳动者尤其适用 。
这类人群的疲劳主要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 , 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 , 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 , 把体内堆积的废物排出去 。
- 有癌症,易房颤!韩国82万例患者研究
- 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微量金属的发现可能提供线索
- 总是疲惫、乏力,是因为太累了?疲劳真相,带你了解一下
- 纠正体态,竟有助于缓解慢性疼痛、改善易疲劳和情绪波动
- 欧美人那么爱喝酒,为啥肝癌患者却比中国少?3个原因很现实
- 淋巴瘤患者的福音!苏州大学探寻新的治疗靶点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6个部位疼痛,可能是并发症到来的信号,别不当回事!
-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诊断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
- 不测血压,只凭感觉服用降压药会有什么后果?有位患者偏瘫了
- 门诊遇到「硝苯地平 + 氨氯地平」联合降压的患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