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缘五谷|百本王孙皆黄芪,补药之长宗独椹

专家简介

黄芪之药名
黄芪应用历史悠久 , 在历代文献记载中 , 有许多名称 , 如百本、独椹、戴椹、王孙等 。 这些别名均与其生长形态有关 , 同时也折射出黄芪的药物功效 。
1.“百本”“独椹”“戴椹”“百”为数量大的意思 。 “本”《说文解字》云:“木下曰本 。 ”即指植物的地下根系 。 “本”还具有源头、基础的衍生含义 , 意即本源 。 “百本”一名不但形象地展示出黄芪的地下根系形态 , 而且也从中揭示黄芪对人体的补气之能 。 黄芪功善补气 , 并通过其补气作用而对人体有众多效用 。 因此 , “百本”之名包含了以气为本、化生百态的意义 。
“椹”是由“木”和“甚”两部分组成 , 其中“甚”有品味甘甜之意 , 《本草蒙荃》曰:“黄芪嚼甘甜近蜜 。 ”可见“椹”字与黄芪的味道相关 。 “独”为单一、唯一之意 , “戴”则有“蓁蓁、孽孽”之意 , 为茂盛的样子 , 这两个字的字义看似截然相反 , 却体现出了黄芪的植物形态和功效特点 。 《新修本草》曰:“黄芪……独茎或作丛生 。 ”在此处 , “独”“戴”二字描绘出了黄芪两种不同的的植物形态 。
2.“王孙”见于唐代甄权的《药性论》 , 名称由来与其植物形态相关:形体高大 , 主枝条直立向上;分枝上排列着碧绿细小的叶片 , 叶边串挂黄色的小花 , 双面都有绒毛 , 似羽扇一般;花瓣大而低垂如同古代王孙贵族公子金色的环珮 。 远望如同一位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王孙贵族 。
3.黄耆黄芪古时写作“黄耆” , 《本草纲目》解释为:“耆 , 长也 。 黄耆色黄 , 为补药之长 , 故名 。 ”“黄”描绘出了黄芪药材的颜色 , “耆”则高度概括了黄芪具有补益、补虚、延缓人体衰老之能 。

黄芪之食用
黄芪的不同药名很好地体现了黄芪的养生作用 。 无论是“耆”作“长”解还是作“年长”释 , 都体现了其对人体具有补虚、延缓衰老的作用 , 故古今都将其作为养生保健的要药 , 而且应用形式多样 。 如常将其作为茶饮、汤水 , 也有将其与一些鸡鸭等物品同煮 , 彰显了饮食文化与中药文化的交融在养生中的应用 。

黄芪之药用
黄芪性微温 , 味甘 , 归肺、脾二经 , 可升可降 , 可表可里 , 可上可下 , 具有显著的补气功效 , 且通过其补气作用而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活血养血、生津止渴等功效 。
(一)在气虚病证中的应用
1.补益肺气、固表止汗肺为气之主 , 司呼吸 , 主宣发肃降 , 为华盖之脏 , 亦为娇脏 , 直接与外界相通 , 故而最易受外邪的侵扰和作用 。 如一些长期感冒、不正常出汗、咳喘等病证的反复发作是因为肺气不足所致 。 黄芪具有显著的补肺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 对这类病证防治并举且十分有效 , 如玉屏风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