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帖TB|意大利穷人食物的逆袭,玛格丽特比萨
文章图片
在比萨面皮上铺好番茄、奶酪和罗勒叶 , 烤熟后以番茄酱汁调味食用 , 即是起源于18世纪中期意大利的「玛格丽特比萨」(PizzaMargarita) , 也是第一代现代比萨 。
比萨(pizza)一词最早流行于公元10世纪末期的加塔港(Gaeta) , 该港口位于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 。 有人猜测其与希腊语「pitta」有关 , 意思是「有馅料的面包」 , 也有人猜测与普罗旺斯的「pissaladiere」有关 , 是指一种以凤尾鱼、洋葱、橄榄为馅料的烤面饼 。
文章图片
△普罗旺斯pissaladiere
起初比萨这种食物在意大利并不受重视 , 甚至被视为只有不讲究饮食的人才会喜欢的简单食物 。 不过 , 喜爱快餐的美国人很快改变了意大利人对比萨的态度 。 美式比萨一度风靡全球 , 跻身全球快餐美食行列 。
艳羡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人也按捺不住 , 开始成立许多民间协会、工会 , 重视起这种在当地传承了几百年的特色美食 。
文章图片
究竟谁发明了比萨饼?
目前 , 关于比萨的起源 ,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由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街头小吃发展而来 。 虽然这一说法伴随着「那不勒斯比萨」(PizzaNapoletana)在2009年被认定为欧盟传统特色保护菜肴而得到普遍认同 , 但仍有人认为 , 比萨的雏形诞生于6000年前埃及人发现酵母并用其发酵生面团时 。
在古罗马时代 , 罗马人常吃一种叫「pinsa」的椭圆形烤饼 , 除了形状上的差异之外 , 其他部分和比萨无甚差别 。 在那个还没有出现盘子的时代 , 饼皮又薄又脆的「pinsa」本来是被当成盘子使用的 。 后来人们开始在其上放不同的食材 , 连同饼皮一起吃 。 所以如今罗马地区发展出来的不同比萨种类中 , 也以罗马式比萨与「pinsa」的关联最为密切 。
文章图片
△「pinsa」
古希腊也有一款圆饼面包 , 希腊语的发音是「pita」(皮塔) , 意为「圆形」 。 扁而薄的皮塔饼原本也是古希腊人餐桌上的一种盘子 , 渐渐有人干脆拿它来包卷食物做成卷饼食用 , 还有人在薄饼的肚子上开个洞做成「口袋饼」 。
文章图片
【食帖TB|意大利穷人食物的逆袭,玛格丽特比萨】△「pita」
由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西西里岛和中东地区都曾经沦为希腊的领地 , 饮食习惯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 , 对于「pizza」这个名称 , 包括权威美食百科全书《牛津食品指南》在内的著作都认为其源于古希腊单词「πικτ?」 , 意思是「发酵面点」 。
从街头的穷人食物到坚守的正宗传统
在那不勒斯 , 比萨最初只是一种在街头贩卖的穷人食物 , 直到1830年第一家比萨餐厅「PizzeriaPort’Alba」在意大利开业 , 比萨才被从路边摊「请」进正统的餐厅 。
文章图片
在1889年之前 , 传统那不勒斯比萨上并不放任何奶酪 , 使用的材料只有番茄糊和一些便宜的蔬菜、肉类、香料等 , 经高温烘烤之后就可以下肚 。
1889年6月11日 , 布兰迪(Brandi)比萨餐厅的主厨拉费勒?埃斯波西托(RaffaeleEsposito)受到意大利国旗配色「绿白红」的启发 , 为当时意大利的新王后玛格丽特特制了一款由罗勒、马苏里拉(Mozzarella)奶酪和番茄糊作为馅料的比萨 。 由于深受新皇后的喜爱 , 最后干脆就以玛格丽特王后的名字为其命名 。
- 意大利|活到老学到老!意大利96岁老人获得学士学位,下一步计划完成硕士学位
- 阿胶|它是“穷人阿胶”,成本3块钱不到,女人常吃,补血益气更美颜!
- 厨房美食小能手|每天炒一盘,养血又补水,和黄脸婆说拜拜,这菜称“穷人的阿胶”
- 妇科苏医师|称为“穷人的阿胶”,隔三差五吃一些,专家提醒:碰到一菜买20斤
- 郑妈妈的美食日记|每天喝一碗,排毒养颜,女性肌肤更加细腻,它是“穷人的阿胶”
- 肠癌|为什么医生总是说“穷人得胃癌,富人得肠癌”?癌症该如何预防?
- 叫我过客|一碗5块,女人常吃气血足,小脸红扑扑,“穷人的阿胶”终被找到
- 莲藕|“穷人的阿胶”被发现,阿姨1周吃3次,气血双补,50岁不显老
- 红枣|它是“穷人的阿胶”,价格便宜一天一小块,皮肤白嫩如“少女脸”
- 小武爱生活TB|满满一架子的烤肉,看着就觉得很过瘾,意大利街头的肉食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