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顾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医学顾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文章图片
神经微创手术需要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采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行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 , BAEP)、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 , SEP)、直接皮质电刺激(directcorticalelectricalstimulation , DCES)及脑电图监测 。 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 , 结合术中导航及B超资料 , 避开重要功能区 , 行病变完整或分块切除 。 对于功能区病变 , 经皮质SEP及DCES , 均可确定中央沟位置并明确中央前后回以及言语功能区 。 脑电图监测可明确癫疒间病灶的切除范围 , 切除病变后脑电图棘波或尖波消失或明显减少 。 减少脑深部病变切除困难 , 副损伤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和保留神经功能 , 诱发电位应用的意义脑深部病变手术 , 在分离、暴露和切除病灶同时 , 周围毗邻的重要功能结构常会因牵拉、推移和压迫而缺血、缺氧 , 甚至完全受损 , 导致术后严重功能障碍 。 神经导航或B超无法预测神经功能改变 , 术者更无法察觉 。 术中电生理监测通过神经传递中电生理信号变化 , 了解脑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 , 可有效协助术者实时全面了解麻醉状态下病人的神经功能情况 。 因此 , 应用诱发电位监测脑深部病变手术 , 可极大限度地降低术中损伤 , 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具有积极意义 。 早期研究发现实时监测SEP、BAEP、肌电图及脑电图 , 可及时为术者提供脑干、脑神经及大脑等功能状态信息 , 为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提供客观指标 , 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 同时提出Ⅴ波潜伏期及波幅可能是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
短潜伏期的SEP , 很早已应用于术中监护感觉通路的功能状态 。 针对脑深部病变手术 , 由于病变或手术本身可能会伤及感觉通路 , 直接观察到神经纤维通路的损伤几乎不可能 , 因此 , SEP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功能性监测手段 。 皮质直接记录的SEP , 波形分化最好 , 波幅最大 , 可根据其位相倒置以及最大反应波幅出现位置来定位中央沟 , 与DCES符合率很高 。 一旦确定中央沟 , 对无法唤醒或某些原因不能术中唤醒的病例 , 就可准确定位运动区与感觉区 , 同时亦可推测有关的语言功能区 , 进一步可明确病变与这些重要功能区的关系 , 从而指导手术
【医学顾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入路及切除范围等 。 术中皮质电刺激作用DCES是一个成熟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 , 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 其准确性远高于其他定位方法 , 具有极佳的实时监测及预见性 , 既可监测皮质功能 , 又可实时监测皮质下传导通路 。 本研究采用单纯皮质电刺激定位运动区与语言功能区 ,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术中避开这些重要功能区 , 以免造成严重功能缺失;另一方面则是在手术过程中不断监测是否存在损伤 , 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
联合使用多种神经功能监测的重要意义多种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互相补充 , 互相认证 , 确保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 在同一时间内或在很短间隔时间内从不同方面得到大脑乃至脑干神经等功能信息 , 而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生命安全无恙 。 神经外科手术的终极目标就是切除病变并最大限度地保存神经功能 , 要达到这个目标 , 首先是通过合适准确的方法实时定位 ,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 再次是手术过程中如何最小限度地损伤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 目前定位病变的方法可达到实时准确 , 但术中如何避免副损伤仍很难解 。 一方面 , 术中唤醒病人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 但每个病人均采用术中唤醒目前暂不可能 。 那么对无法实施唤醒麻醉的病人 , 必须采取另一种能最大限度评估麻醉状态下神经功能完整性的手段 。 本研究采用诱发电位(包括SEP与BAEP) , 检测重要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 从而间接评估整个神经系统功能完整性 , DCES可直接测定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 脑电图监测则最大限度地了解大脑半球 , 特别是皮质的功能状态或异常的状态 。 综上所述:在深部病变中 , 选择合适的导航定位标志后 , 采用多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 , 实时快速评估神经功能状态 , 指导手术 , 减少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 , 进一步提高病变切除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 最大限度地达到手术安全性 , 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