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二十六种病种的刺血疗法临证应用( 二 )


2.禁忌症:刺血属于泻法一类 , 因而不适用于不足之虚证 , 凡属虚弱 , 气血亏损 , 阴阳俱虚不足之征的病证均为不宜 。 如血虚体弱 , 气虚下陷、血压下降、血友病、孕妇、习惯性流产、肺痨病、贫血病、全身衰弱等病证均忌刺血 。
临床具体应用
1.中风闭证:凡中风卒然昏仆 , 不省人事 , 两手握固 , 口禁不开 , 颜面发赤 , 气息粗促 , 痰涎壅塞 , 二便不通 , 舌苔黄腻而燥 , 脉弦数而劲 。
治则:启闭开窍 , 平肝熄风 。
取穴:百会、人中、十二井、十宣、合谷、太冲急刺出血 。 如现红点 , 刺委中、泽曲出血 。 亦可急刺五心穴 , 即百会、劳宫、涌泉 , 亦具强心醒脑之良好作用 。
3.中暑:为烈日之下或高温车间劳作 , 感受暑热炎蒸所得 , 其症头昏头痛 , 面赤身大热 , 大汗出 , 气粗 , 口渴引饮 , 唇干舌燥 , 胸腕烦闷 , 甚则昏仆不省人事 , 或有抽筋 , 脉多洪大而数 。
治则:清泻暑热 , 醒神开窍 。
取穴:百会、人中、委中、神门、十二井、十宣急刺出血 , 以达泻热清神之效 。

4.急性吐泻:由于暴饮暴食 , 或进生冷腐败不洁之物 , 清浊相干 , 乱于肠胃而成本病 。 其状发病急骤 , 上吐下泻无度 , 腹中绞痛 , 腕闷心烦 , 头痛发烧 , 口渴尿赤 , 吐下之物酸腐气味 , 或有抽筋 , 苔黄腻 , 脉濡数 。
治则:清热化湿 , 调中降逆 。
取穴:十宣、委中、曲泽、内庭、金津、玉液、海泉急刺出血;足三里、中腕、内关、承山强刺 。
5.时行感冒:凡温邪外束 , 起病迅速 , 老幼相似 , 突发高热 , 鼻塞流涕 , 头身俱痛 , 骨节烦疼 , 咽喉肿痛 , 口渴引饮 , 身热无汗 , 大便干燥 , 伴有咳嗽 , 舌尖红 , 苔薄黄 , 脉浮而数 。
治则:解表发汗 , 宣肺清热 。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少商、商阳、老商、中商、中冲、攒竹、太阳、十宣等急刺出血 , 以发汗解表泻热 。
6.小儿急惊风:凡属小儿急惊风 , 多见壮热神昏 , 两目上窜 , 口噤不开 , 角弓反张 , 四肢抽搐 , 惊恐不安 , 痰涎壅盛 , 面色青紫 , 甚则二便失禁 , 脉数 , 指纹紫暗 , 苔薄黄 。
治则:清热开窍 , 熄风解痉 。
取穴:百会、人中、十二井、十宣、印堂、涌泉、大椎、合谷、太冲、身柱、筋缩、曲池、阳陵泉 , 急刺出血或浅刺疾出不针 。
7.急性黄疽:皮肤、面目俱黄 , 发热口渴 , 小便短少而赤 , 大便秘结 , 腹部胀满 , 恶心呕吐 , 胸中烦闷 , 甚则壮热神昏 , 衄血便血 , 或肌肤出现斑疹 , 舌质红绛 , 舌苔黄腻 , 脉象弦滑而数 。
治则:清热退疽 , 解毒凉血 。
取穴:大椎、至阳、腕骨、肝俞、胆俞、中冲、十宣、太冲、阳陵泉 , 浅刺不留针 , 或急刺出血 。
8.疟疾:凡温邪所致之疟疾 , 往来寒热 , 热多寒少 , 或但热不寒 , 汗出不畅 , 骨节烦疼 , 头痛剧烈 , 面赤唇红 , 口渴引饮 , 便结尿黄 , 舌红苔黄 , 气息急促 , 口苦恶心 , 脉象弦数 。
治则:清热解表 , 透达疟邪 。
取穴:大椎、陶道、至阳、关冲、中冲、后溪、间使、崇骨、十宣急刺出血 , 或点刺出血 , 拔罐以泻热退疟 。
9.急性热病:凡一切急性热病 , 高热头痛 , 口苦烦渴 , 面目赤肿 , 气粗口臭 , 唇焦舌黑 , 神昏谵语 , 发狂 , 昏迷不省人事 , 甚则咽喉肿烂 , 肌肤出现痧疹斑疹 , 便秘尿赤 , 脉滑数洪大者 。 如温疫、温毒、风温、湿温、暑温热痢、大头温、虾蟆温等均宜刺之 。
治则:清热泻火 , 凉血败毒 , 醒脑开窍 。
取穴:百会、攒竹、太阳、耳尖、人中、大椎、四关、老商、十二井、十宣、尺泽、委中 , 速刺出血 , 还须用大椎至长强每节间宜刺之 , 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