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学术思想及其对闽南文化的影响 朱熹文化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朱熹的学术思想及其对闽南文化的影响 朱熹文化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文章插图
文/陈祥耀
朱熹的学术思想及其对闽南文化的影响 朱熹文化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文章插图
一、朱熹的学术思想朱熹(1130一1200) , 南宋大儒 。父亲朱松 , 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 , 是一个学者兼反对主和派的官员 , 北宋末年来福建任政和县尉 , 南宋高宗时 , 转任尤溪县尉;建炎四年 , 生朱熹于尤溪 。绍兴初 , 又任福建泉州石井镇(今晋江安海 , 非南安石井)税监 。在闽时 , 因遇乱奔走于闽北等地及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朱熹幼年 , 在乱离、贫困中刻苦求学 。十四岁(1143) , 父卒于福建建安(今建瓯) , 得父友刘子羽之助定居福建崇安 。又遵父遗命 , 受学于崇安著名儒者刘子翚、胡宪、刘勉之;勉之妻之以女 。年十八(1147)中举 , 十九(1148)中进士 。年二十二(1151) , 任泉州同安县主簿 。二十八岁(1157)离开同安 。当时北宋末理学家程颢、程颐 , 曾传其学于福建将乐人杨时 , 杨时传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罗从彦 , 从彦传同乡李侗 。朱熹在同安任内及任满后 , 数次到延平就教于李侗 , 拜李侗为师 。成为“二程学派”的传人 。
朱熹生平 , 志在宏扬学术 , 不求官职显达 , 虽多次受人荐举 , 多次应召入朝言事与上书议论朝政;然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 故又多次力辞内外官职 。内官多只挂虚衔 , 外放奉祠 。先后提举台州道观、武夷冲祐观、华州云台观、南京鸿庆宫、嵩山崇福宫;只以极短的时间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 , 再兼实录院同修撰 。外官再任监潭州南岳庙、知南康军、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知漳州、知潭州 , 在职时间也不长 。晚年 , 移居福建建阳 。宋宁宗庆元二年六十七岁时(1196) , 以忤韩侂胄党 , 被劾宣扬“伪学” , 罢职归家 。六年(1200)七十一岁时 , 卒于建阳 。《宋史》本传称:“登第五十年 , 仕于外者仅九考(九年) , 立朝オ四十日 , 家故贫 , 少依父友刘子羽 , 寓建之崇安 , 后徙建阳之考亭 , 箪瓢屡空 , 晏如也 。”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 朱熹在政治上受到曲解和丑化 , 安上两个罪名 , 应予以澄清:
其一 , 在对待金人的侵略方面 , 他并非投降派 , 而是稳健的主战派 。《宋史》本传 , 载他在孝宗朝奏言:“修攘之计不时定者 , 讲和之说误之也 , 则和之不可讲也明矣 。愿断以义理之公 , 闭关绝约 , 任贤使能 , 立纲纪 , 厉风俗 , 数年之后 , 国富兵强 , 视吾力之强弱 , 观彼衅之浅深 , 徐起而图之 。”“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 , 今日所当为者 , 非战无以复仇 , 非守无以制胜 。”又力陈将帅剋扣军费军粮 , 以贿赂上官 , 使军士“未尝得一温饱” , 为丧失兵力 , 未能抗敌的大患 。
其二 , 朱熹并非儒弱无能 , 不能切实治事 , 只能以空论帮助统治者压制人民的反动派 。《宋史》本传 , 载他上奏言事极激切 , 说孝宗不能选用“刚明正大”之臣 , 而误以近“疲儒软熟”以至“至庸极陋”之人 , 导致“纲纪日坏 , 邪佞充塞 , 货赂公行 。兵愁民怨 , 盗贼间作;灾异数见 , 饥僅荐臻 。”任外官 , 所至救灾荒 , 访民隐 , 革弊政 。重教兴学 , 尤著成效 , 如在知南康军任内兴建白鹿洞书院 , 为立著名的《学规》;在知潭州任内 , 修复岳麓书院 , 两院都成为国内著名的教育机构 。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 推行“社仓法”于诸郡 , 影响颇大 。熹受“伪学”之禁 , 亲近友人及门生 , 被称为“逆党” 。《宋史》本传:“选人余嚞至上书乞斩熹 。方是时 , 士之绳趋尺步 , 稍以儒名者 , 无以容其身 。从游之士 , 特立不顾者 , 屏伏丘壑;依阿巽儒者 , 更名他师 , 过门不入 , 甚至变易衣冠 , 狎游市肆 , 以自别其非党 。而熹自与诸生讲学不休 , 或劝以谢遣生徒 , 笑而不答 。”备受迫害与坚强不屈者可以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