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老架的十大特点( 三 )


刚和柔是同样的道理 , 通过柔 , 是为了把全身的整劲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 “极柔软 , 然后能极坚刚”(武禹襄《太极拳解》) , 故能做到极柔 , 就是极刚 , “运劲如百炼钢 , 何坚不摧”(同上)!太极拳以暗劲为主 , 虽练到极刚 , 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 , 但暗劲比明劲要难得多 , 有暗劲自能发出眀劲 , 如二路炮捶 , 比外家拳更为刚猛迅疾 。
八、至简至深 , 可易可难 。 武式太极拳老架“每势动作不繁 , 人人可学 , 学者多在一月之间即能自练 , 其敏者数日而已 , 此后日日习之 , 于养生皆可获益”(李永康《太极拳易学难精》) , 对于一般的习练者来说 , 也就是以健身为目的的人 , 学一个月甚至只用几天的时间 , 就够用了 , 以后也有可能由养生而渐入技击 。
对于一般的传习者来说 , 也就是学技击的人也很容易 , “既授之以姿势 , 复传之以心法 , 一旦豁然贯通 , 如佛家禅机顿悟 , 物来顺应 , 头头是道”(《廉让堂太极拳谱·马序》) , “从此做去 , 一年半载 , 便能施于身”(李亦畬《五字诀》) , 也就是只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 就可以达到懂劲阶段 , 用于民间防身也够用了 。
而对于研习者来说 , 也就是想取得较大成就的人 , 过去的前辈往往釆取先难后易的方法 , 一个着势练到达到要求后 , 才可以再学下一个着势 , 一套拳架要学几年时间 , 着熟和懂劲也是都有不层次的 。 而后还要研习理论、打手、器械、内功等 , 以及其他武术和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 以期达到人不知我 , 我独知人的境界 , 永远不存在毕业的时候 。
九、万法归一 , 内外无别 。 武式太极拳老架以技击、养生、修道为三大作用 , 集各家武术、内功 , 以及医学养生、修道文化之大成而独出机抒 , 并认为法门平等 , 无有差别 , 而每个习练者所处的境界自有高下 , “拳法天地万物之道 , 故名太极 。 太极一也 , 一众妙而为妙 , 非以立派也” , “世称内外之别 , 实惟高下之分 。 至求不二 , 皆所以引进落空 , 四两拨千斤者也”(葛福来《内外无别论》) 。
所谓内家外家 , 只是入门的途径不同 , 外家拳是从外到内 , 内家拳是从内到外 , 到了高级境界都是万法归一 , 内外兼修 , 形神俱妙 , 极柔极刚 , 刚柔相济 。 特别是武式太极拳老架在实战中运用折叠之法 , 在一个点上完成粘走和化打 , 在外行人看来好像也是直来直去 , 与外家拳并无不同 , 甚至比外家拳更快更刚 。
十、无以为体 , 有以为内 。 太极者无极而生 , 《朱子太极图说解》云:“无极而太极 , 正所谓无此形状 , 而有此道理耳” 。 对于太极拳来说 , 拳理是体 , 拳术是用 。 有人说 , 走架是体 , 推手是用 , 但这是俗谛 , 俗谛曰有 , 真谛曰无 , 体是看不见的 , 能看的都是用 , 故走架和推手都是用 , 而不是体 。
无是无极、无限 , 至有之谓无 , 太极就是无极 , 太极是绝对真理 , 太极拳是绝对真理的武术 , 具体表现为:科学而哲学 , 技术而艺术 , 入世而出世 。
太极拳至广大而极精微 , 广大是哲学 , 精微是科学 。 太极拳的基本练法技术 , 有具体标准 , 如身法八要等 , 而到了每个习练者身上是艺术 , 各有不同风格 , 千人千面 , 一人一太极 , 虽一师之徒而各异 。 太极拳人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 在社会活动中行入世法 , 以健身相号召 , 为天下豪杰续命 , 而在传承者中行出世法 , 追求的是英雄所向无敌的高功夫 , 还要渐至从心所欲 ,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立于不败之地 , 把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
从理论上说 , 太极拳的体和用都是无 , “虽贵以无为用 , 不能舍无以体也”(王弼《老子注·三十八章》)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但在实际上 , 不要说做到 , 就是能向以无为用追求的人 , 在传承者、研习者中也是极少数的 , 大多数人只是从有限中得到一点点东西 , 就已经很满足了 , 人们很难找到太极拳的“无”这个体 , 这也因此构成了人不知我 , 我独知人的技击战略优势 , 并为每个习练者的不断提高、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 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 这就是武式太极拳老架 , 对于太极拳之体用的基本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