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老架的十大特点
文章插图
武式太极拳老架的十大特点
李新方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论 , 是武界公认的太极拳经典 , 是从早期的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的科学太极拳之历史转折点 , 而在太极拳理论建设同一历史事件中发生 , 由武禹襄祖师所创 , 李亦畬、葛福来(葛显斋)、霍梦魁、李永康等历代宗师继承发展的武式太极拳老架 , 则是太极拳经典理论的具体化 , 是实现太极拳科学原理的工艺流程 , 这是武式太极拳老架总的特点 , 至于拳术、器械、内功、打手等技术内容的具体特点 ,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十个方面 。
一、法度严谨 , 出乎自然 。 武式太极拳老架在内不在外 , 重意不重形 , 而在学习阶段先求身法精到 , 周身一处有一处的严格要求和具体标准 , 主要为提顶吊裆 , 裹裆护肫 , 含胸拔背 , 腾挪闪战等 , 同时要求全部身法练起来只是一个身法 , 以中正安舒为总的身法要求 , 故一处错就全错 。
待身法上身之后 , 身法也是意 , 而不是形 , 以用意(心法)为长期修炼的重点 , 逐渐达到每一动作都能够完整地体现王武李论的全部要求 , 具体地表现为无一意不到 , 无一处缺陷 , 无一瞬迟滞 , 进而实现技击的全自动化 , 以求适合同任何武术实战而独具优势 。
而这一切严格要求并不是祖师或哪位宗师人为规定的 , 而是来源于几千年来无数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 , 是“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 一切规矩都是自然而然的 , 毫无造作之感 , 如身法总的要求是立身中正安舒 , 只有严格做到全部身法要求 , 才能立身中正;只有全部身法要求都出于自然 , 而不是勉强的 , 才能中正而安舒 , 并允许的和鼓励后人不断发展创新 。
【#太极拳#武式太极拳老架的十大特点】但发展创新之目的是为了提高实战功夫 , 而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 创新的结果是提高了还是倒退了 , 要通过实战来检验 , 好使不一定对 , 不好使肯定不对 , 不对还可以改回来 , 创新的成果也是意 , 而不会改变基本的外形动作 , 所以不论怎么创新仍然是老架 , 同时任何创新首先都是继承 , 今人能把前辈传下来的东西多继承一点 , 并且练到身上 , 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 何谈创新?是以本人专一习练和传承老架 。
二、外收内放 , 小中见大 。 从技术本质上来说 , 太极拳并没大架、小架或中架之分 , 一个人到了成年之后 , 身高和肢体的长短都是一定的 , 按照严格的身法要求 , 拳架该多大就是多大 , 只有无过不及架才是太极架 。
在同样表面积的条件下 , 只有球形的容积(体积)最大;而在同样容积的条件下 , 只有容积的表面积最小 , 球形就是最小而最大 。 而要达到这种最小而最大 , 就必须做到“勿使有缺陷处 , 勿使有凹凸处 , 勿使有断续处”(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
但人体毕竟不是球形的 , 太极拳所追求的大 , 也不是外形动作大 , 而是技术含量大 , 气势大 , 按照严格的身法要求 , 目的在于使拳架达到极正而极圆 , 极正是立身极正 , 极圆是气势极圆 , 故武式太极拳表现为外收内放 , 小中见大 。
三、气势腾挪 , 循机而动 。 学太极拳先求达到严格的身法要求 , 而后以心行气 , 以气运身 , 气敛入骨 , 气势鼓荡 , 气势圆满 , 气势腾挪 , 如置球于平坦 , 触之则旋转自如 , 无不得机势 。
一般先在手指各骨节产生气旋 , 逐渐混成一球 , 是掌中太极已生 , 而后全身各骨节皆生气旋 , 无数气旋在各骨节相应混成太极 , 头项、胸腰、肩胯、肘膝、腕踝、指趾 , 以及藏腑官窍之各位太极次第而生 , 并由全身各位太极混成整体太极 , 化神还虚 , 生成坎离震兑 , 乾坤艮巽 , 金木水火土 , 即八卦五行十三种气机 , 亦即掤捋挤按 , 採挒肘靠 , 进退顾盼定之十三势也 。
- 李树才陈氏太极拳大师李树才谈太极之论天地人
- 颈椎病我长期的颈椎病如何不治而愈?
-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老师过去推手发劲的情形
- 太极拳肩胛痛和睡眠问题在练拳中不知不觉中改善了
- 董海川八卦掌董海川对战太极拳杨露禅打成平手?杨徒弟:照顾对方面子!
- 【太极拳】太极拳之美,惊叹了世界!
- 『洪波涌起』太极拳“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 太极拳@陈师行论太极拳实战:世上没有最厉害的功夫,只有更厉害的人
- 『太极拳』带您走近石家庄虹发太极书院
- 【太极拳】“好看”二字毁了我们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