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包子:庆丰餐饮阎希娟:老字号庆丰的历久弥新之路

4月18日,由亿欧主办,美团点评协办的“GIIS 2018中国餐饮服务及零售化领袖峰会”于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办。本次峰会以“解构新餐饮”为主题,峰会现场,庆丰餐饮、眉州东坡、嘉和一品、众美联、新希望六和等知名企业与诸多餐饮从业者共同探讨2018餐饮大趋势。
庆丰餐饮副总经理阎希娟在现场做了《老字号企业的历久弥新之路》主题演讲。阎希娟演讲的核心观点有:
1、餐饮行业现状:不缺总量缺质量,不缺需求缺供给;
2、餐饮的核心和本质永远是商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
3、庆丰的十二字经营理念:品质、清洁、服务、实惠、体验、健康。
4、家常、社区亲情化的服务是庆丰很独有的服务。你去用标准化的东西衡量它,它可能不够标准,但是你又觉得这里面很温暖,很有温情。
餐饮不管再怎么发展,再无人化也好、再自动化也好、再大数据也好,我觉得这背后人和人的渴望和互相之间的温暖还是不可取代的,这是我们服务的特色。
以下为阎希娟演讲速记(亿欧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精心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我相信大家不会否认餐饮业今年可能会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剧烈的变革。2017年行业整体发展还是很蓬勃的,但是同行都在说日子不太好过,很多大城市餐饮店的复合倒闭率都超过了100%。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行业很丰满、个体很骨感”。不缺总量,缺质量;不缺需求,缺供给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还是供需的错位导致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的父辈或者是祖辈,他们把进餐馆称作“下馆子“,大家可以品品这三个字,“下馆子”是一种带有仪式感,而且非常奢侈的一种行为。乾隆爷下江南,我今天要下馆子。而现在北京的白领早餐可能是在711简单地买,午餐在办公室叫外卖,然后在门口的小铺子解决晚餐的问题,一天三顿都是在餐馆里解决的,可以说不缺需求。
现在有一句话叫不缺总量,缺质量;不缺需求,缺供给。我觉得说的挺好的。
如果要给新餐饮画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像消费时间的碎片化、需求的快捷化、内容的主题化等等。透过这些光怪陆离的表面,我们看到问题的实质其实还是商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我认为这个永远是我们的核心和本质。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庆丰包子铺70年走过的历程,尤其是发展连锁加盟事业以来10多年做过的事情。与其说介绍经验,不如说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分享我们十多年做过的事情。“积善余庆,国富民康”的善文化
庆丰包子铺创立于1948年,今年正好是70周年。相对于其他几百年的北京老字号,我们算是比较年轻的,但是对于很多改革开放以后创立的品牌,我们又是稍微年长。对于我们的国企背景,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特殊,或者有点神秘。
1948年,一位姓张的山东籍厨师创立了万兴居,是一个七张桌子卖米饭炒菜的小铺;1956年公司合营;1959年包子成为了我们主要的餐品;1970年改名为庆丰包子铺,庆祝丰收的意思;1976年工商注册正式叫庆丰包子铺,这是我们的家史。
然后我们的连锁餐饮业是始于2005年,1999年的时候,老的庆丰包子铺拆迁了,搬到了西安门,现在大家如果去北海公园的话可以看到西安门有一家庆丰包子铺,那是我们最早的连锁第一家。一路走过来,到2017年是340家。
我们的愿景是让全世界人吃上美味的庆丰包子,包子这个食品首先是蒸制的,蒸制的食品很健康,在吃包子的同时可以把菜、肉、面都解决了。另外从更深远的含义来讲,包子是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包容”和“和”的一种文化,我们有信心把包子这个产品推的更远。去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是第一家海外点,也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把庆丰包子铺推向全世界。
我们企业文化是“积善余庆,国富民康”。看《红楼梦》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王熙凤的叹词就是“留余庆”,因为她做的一些好事给女儿带来了福报;“国富民丰”是三国曹植赋里面的“国富民康”,这个连起来表达了我们庆丰对国家美好富强的一种愿望。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