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近日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燕云台》,又带观众们“穿越”回千余年前在北方游牧驰骋的契丹人的世界,与千余年前的辽萧太后萧燕燕、辽景宗耶律贤、韩德让等人同呼吸,共命运。对很多读者来说,契丹这个部族,以及他们建立的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了解的可能并不多。在社会大众层面较为普及的与契丹有关的影视文学作品,不过是《杨家将》《天龙八部》等寥寥几部而已。上述作品,又主要聚焦于契丹/辽宫廷权争、内外征伐、儿女情长等剧情容易“爆”的领域,而对契丹民族的一些礼仪问题,编导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漠视、淡化处理。但这次在《燕云台》中,我们居然惊喜地发现了契丹皇帝一生中重要的几大礼仪,即“再生仪”、“纳后仪”、“丧仪”的画面!虽然这个剧开播以来评价不太高,但这一点还是相当用心的,值得点一个赞。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或许是为了影视效果,剧中对这方面的礼仪还是进行了一定的简化,讲得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今天,咱们还是展开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契丹人礼俗中,12岁是“本命”岁。因此,在前一年,即皇帝11岁这年“季冬”(阴历十二月),进行占卜,选一吉日,举行“再生仪”。行礼前,先要在宫城北面禁门处预备再生室、母后室和先帝神主舆。在再生室的东南空地上,倒植三棵岐木。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至行礼日,事先在再生室内安排一名童子,和富有接生经验充当产医的老妪。室外,安排一老年男子,拿着箭袋;再安排一妇人,手里拿酒。礼仪开始了:礼官奏请先帝神主降舆。属官们小心翼翼地将先帝神主从舆中捧出,置于再生室中。礼官用酒肉等祭品,恭恭敬敬地祭奠先帝神主。然后,皇帝走出寝殿,进入再生室。进入再生室后,皇帝要脱下衣服,光着脚,在童子的随从下,从倒植的岐木下经过三次。每次经过时,老妪都要念念有词,祈福祝祷,并用折下的岐木的枝条拂拭皇帝的身体。三次后,皇帝停步,童子继续行走。七次后,皇帝躺在木边。室外的老年男子敲打箭袋,连声说:“生男孩了,生男孩了。”然后,太巫用巾盖在皇帝头上。稍待片刻,皇帝起身,走出再生室。【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在室外的群臣纷纷向皇帝称贺,行再拜礼;老妪从妇人手中拿过酒来,向皇帝进奉祝贺;太巫双手捧着襁褓,彩结等物,敬献给皇帝,并向皇帝称赞祝贺;七位老人将各自给皇帝起的名字系在彩缎上,跪献给皇帝。皇帝选个吉祥的名字,作为自己的新名字,并赏赐取此名的老人,以示奖励;群臣依次向皇帝进献包被、彩结等物。最后,皇帝敬拜诸先帝御容(画像),大宴群臣,君臣同贺。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文章插图
在古代中国,婚姻不仅是满足人们生理、感情需求的行为,更是缔结不同家族联系、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至迟到周代,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婚姻六礼”。秦汉时起,历代婚礼虽屡有损益,然大致皆以“婚姻六礼”为主体。契丹既有悠久历史与传统,又与汉族频繁接触与文化交流,所以其婚礼既传承本民族的若干传统,又吸收了汉族婚礼的若干因素。皇帝纳后前,先要卜选婚礼吉日,并通报女方。至行礼日清晨,皇后的族人在皇后家内外聚集。皇后精心梳洗打扮后,穿上华丽的婚服,坐在堂上等待。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