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关系和区别,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二 )


一文读懂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关系和区别,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文章插图
结论三: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也都属于阳历。阳历不只有公历这一种表达,也并非西方的独创,中国传统的干支历和二十四节气,其实都是阳历,而非阴历。以二十四节气为例,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的,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很明显,观察的是太阳周期,所以是阳历。
一文读懂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关系和区别,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文章插图
仔细观察二十节气在每年的具体日期也会发现,它更趋近于公历日期,而非农历日期。比如,2020年的立春是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2021年的立春是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二,2022年的立春是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公历的日期,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天,但农历的日期,却相差甚远,毫无规律可言。
一文读懂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关系和区别,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文章插图
同样的,其他二十三个节气也是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作用是顺应农时,而阳历比阴历更能反映自然节律和气候变化,所以二十四节气必然使用阳历,而非阴历。这一点或许会与大家的认知相悖,但真实情况的确如此,对农耕影响明显的是阳历(太阳、温度),而非阴历(月亮、月相)。至于纯阴历,其实并不十分实用,目前也只有少数中西亚国家仍在使用,比如伊斯兰历就属于太阴历。怎么样,这下弄懂了阳历、阴历、公历、农历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了吗?有点绕,慢慢捋!(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