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封故园:北方古镇 中原水乡( 三 )
文章插图
七、状元街及第阁及第阁状元牌楼再现了古代科举文化的辉煌,等于是古代举行殿试的场地。在牌楼门盈正中间,各位可以看到一组人物木雕,这幅木雕为“新科夸官”,就是新科状元殿试钦点之后,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状元身穿红袍、帽插宫花,骑着高头骏马,在皇城御街上走过,接受万民朝贺。因奉有皇上圣旨,不论什么官员,得知夸官,都必须跪迎,向圣旨叩头,高呼万岁。目的是激励学子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学习,参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牌楼正下方为一组石雕,阴刻了八个字:“文星高照,连中三元”。宋代科举考试分为三场,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古代科举获取乡试、会试、殿试者被誉为连中三元。他们文运亨通,均是有大才之人,如状元冯京曾官至宰相。
文章插图
八、状元桥关于状元桥,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开封是宋都,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要比武官高出一个等级,因此宋朝的科举考试相当严格,所以宋朝文人墨客辈出,如李清照、范仲淹、欧阳修、辛弃疾、苏轼等,还有郎朗上口的宋词,以及四大发明之指南针、火药 、活字印刷,均出于宋朝。当时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很喜欢读书,于是在各地士子进京赶考的时候,他也去凑了个热闹。宋重和元年即公元1118年,赵楷才17岁,他偷偷地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非凡,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殿试并夺得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在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此外,宋徽宗为鼓励众皇子读书,赐赵楷黄金千两。赵楷分文未取,以朝廷赈灾的名义赐予遭受黄河水灾严重的朱仙镇一带,用剩下黄金建造了一座桥,老百姓称它为状元桥,实则纪念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全国现有100多座状元桥,而景区状元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为没有名分“状元”命名的状元桥。
文章插图
九、吉庆街“吉庆街”充分体现了“吉祥如意喜庆祥和”文化,这里是举办传统中式婚礼的地方,新人也可以私人定制婚礼哦!当然这边的商品也是和婚庆或者祈福相关的, 上海女人专属的经典国货品牌,50、60年代结婚时新娘用到的雪花膏、口红和雅霜等。十里红妆是古代时大户嫁女,迎亲队伍抬着嫁妆,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良田千亩,十里红妆,由此得名。队伍里华美富丽的花轿、红漆贴金的家具器物、精巧细致的女红作品,流光溢彩、喜庆繁华,映衬出古代女子的“女儿梦”。窥星亭为园区中唯一座两层圆顶的亭子,除造型独特之外,更为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顶部是玻璃做的,在夜晚透过玻璃遥看星空,可以窥见繁星点点,不仅别有一番景致,届时许愿祈祷更是十分灵验,给人十分美好的感觉。看过窥星亭,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天缘坊”,俗语云“缘分天注定”,“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天缘坊下边就是婚庆码头,举办水上迎亲婚礼的新人在同舟共济之后,登上婚庆码头然后拾阶而上,开始正式开始步入婚姻的殿堂,而他们的爱情与婚姻也将得到上天的鉴证与祝福。除此之外,天缘坊上更有内容丰富、寓意吉祥的雕刻,更为走过天缘坊的人带来喜气福气。天缘坊前方的小桥是 “鹊桥”,宋朝有一位著名的词人秦观,曾有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传北宋时期,每逢七夕前后,京师文人、富家小姐、公子纷纷相约出游。徽宗三子赵楷乔装打扮、微服民间,在朱仙镇邂逅同样来自京城开封的郑员外家的女儿郑小曼,俩人确定过眼神之后便私定终身。无奈的是郑员外看不上一介布衣的赵楷,要求女儿郑小曼嫁给状元郎,于是赵楷乔扮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了状元,郑员外遂将女儿嫁给了赵楷。后来,赵楷、郑小曼夫妇用聘礼在这个地方搭建了一座桥,取名为鹊桥,凡是有缘之人通过鹊桥,均可心想事成、喜结连理。小巧玲珑的鹊桥前面紧临的就是端庄大气的凤仪桥,凤仪之名语出《尚书》“凤皇来仪。”凤仪桥是目前启封故园最高的一座桥,登桥揽胜,非常适合拍照留念。向东眺望可以看到朱仙镇启封故园最美的天际线——明清风格的中原民居的青色屋顶;往西南方向看是通济桥,大家可以看看通济桥倒影在水里幻化成了什么图案?对了,像一只蝙蝠马上就要飞过来了,这就叫福在眼前。祝愿大家都能身体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美满,家庭幸福吉祥。
- 北方室内养三角梅不开花怎么办用上1勺子它,花叶轻松爆满盆!
- 南方人在家里常设祖先牌位,而北方人大多没有这个习俗,为什么?
- 北方小院种棵它,开花比蓝雪花漂亮,耐寒好养活,美丽又梦幻!
- 「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北方草原民族去哪里了
- 他一人拯救整个北方汉族,却始终进不了历史教科书!极端民族分裂!
- 今日惊蛰:三分之一国土破冰 北方气温起伏多变
- 北方到处遍布五爷庙,庙中供奉的五爷到底是谁!
- 一分钟带你“畅游”海博馆“今日海洋”
- 为什么北方很少看见祠堂,而南方那边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
- 东方还是北方:灭夏之前的商族,蛰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