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封故园:北方古镇 中原水乡( 二 )
文章插图
三、千总署千总是清朝漕运总督下设的管职,统率运军,领运漕粮。据祥符县志记载:清政府设置在朱仙镇的公署有巡检署和千总署。景区以明清府衙相关的文献史料、图片为支撑,结合朱仙镇启封故园漕运文化相关主题进行布展设计。“与百姓有缘,才来斯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明。”就是提醒在此为官应恪尽职守、赤诚为民,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以担当无愧于己、以行动取信于民。登闻鼓,是中国封建时代于朝堂外悬鼓,以使有冤屈或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我们常常在影视片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的场面,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第二幅对联:“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官做军民主,宽以恩, 严以法, 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此联诂题细致,从国计民生立意,要求官员办实事、体民情、严法治、行仁政,心系百姓,情真意切。官员座位居公堂之中,头顶“明镜高悬“匾,背靠“海水朝日”图,意为时刻提醒官员,不欺百姓,莫负国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体验一下古代官衙升堂断案的情景。后堂是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开封县历任县令和知县,共241名,大家可以找一找有没有自己的同乡曾在开封任职,也可以找一找自己的同姓。
文章插图
四、验粮楼验粮楼又名仰需楼,是明清两朝时设在漕粮征收地的外派机构,户部坐粮厅官员,在此验收漕粮。古代政府规定,地方上交的粮食要质量上乘,干圆洁净、无潮湿、无掺杂,负责验收粮食质量的监兑官对此出具通关米结(通关文书)才能装仓入库。全国都设置了类似验粮机构,北京运河西岸石坝码头岸边设有验粮楼,河南省有粮道衙门,开封府及祥符县设有类似征粮机构。因处于交通要道,它同时也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
文章插图
五、鸣鹤岛鸣鹤岛名字的由来与鬼谷子率众弟子在朱仙镇修仙练道有关。相传,一个薄雾缭绕的清晨,鬼谷子协同众弟子沿湖漫步,边走边讲经论道,讲的正起兴时,突然间听见从雾气缥缈的湖心传来仙鹤的鸣叫声。透过缭绕的雾气,他们看到湖心处有一处小岛,鬼谷子与众弟子说:“此处仙鹤啼鸣,仙气缭绕,为修仙顿悟之绝佳地,尔等宜常往之,打坐冥想。”故此,湖中小岛得名“鸣鹤岛”。后众弟子谨遵师命,常来听到鹤鸣的地方打坐冥思,不久众弟子果真修成正果。今后人为纪念鬼谷子师徒,在这座鸣鹤岛建了一座仙鹤亭。而今,湖中的鸣鹤岛上花草遍布、莺歌燕舞、四季绿意、生机盎然,要进入岛中欣赏岛上美景,须通过座一名为“揽胜桥”的浮桥。此浮桥虽然结构简单,没有用到一砖一石,但它却可以让游客在桥上尽览风景,并感怀鬼谷子与众弟子的修仙往事。现在我们虽然无法在岛上觅得仙鹤,但此桥却拥有了通往成功的寓意,因“揽胜桥”的名字便有“揽一岛之风景,得一世之繁荣”的意思。
文章插图
六、潜龙桥公元1785年,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九月间,黄淮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旱灾,情况严重。乾隆皇帝一面谕令河南巡抚毕沅速到淮水上游勘探,设法从桐柏、贾鲁等支流源头引水;一面亲自到河南勘估兴修淮水上游沿岸淮渎庙、大禹庙,准备祭祀求雨。开封禹王台,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新修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乾隆皇帝在纪晓岚、河南巡抚毕沅陪同下,巡视了贾鲁河下游的朱仙镇,并下榻在清真寺内。当时乾隆还对河南巡抚要求在朱仙镇上再修建一座大拱桥,方便百姓出行。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把乾隆提议修建的桥称作“乾隆桥”,但是乾隆皇帝是真龙天子,便以谐音称“潜龙桥”。当然这只是一个当地的传说,反映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
- 北方室内养三角梅不开花怎么办用上1勺子它,花叶轻松爆满盆!
- 南方人在家里常设祖先牌位,而北方人大多没有这个习俗,为什么?
- 北方小院种棵它,开花比蓝雪花漂亮,耐寒好养活,美丽又梦幻!
- 「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北方草原民族去哪里了
- 他一人拯救整个北方汉族,却始终进不了历史教科书!极端民族分裂!
- 今日惊蛰:三分之一国土破冰 北方气温起伏多变
- 北方到处遍布五爷庙,庙中供奉的五爷到底是谁!
- 一分钟带你“畅游”海博馆“今日海洋”
- 为什么北方很少看见祠堂,而南方那边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祠堂?
- 东方还是北方:灭夏之前的商族,蛰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