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一对联谁对谁当状元, 众人直摇头, 路边一乞丐立马说: 我来
说起大清,出名的皇帝不少,大部分都是以优异的治国之能和功绩而名留千古,但是,其中有一个特别的皇帝,除了治国的能力很大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作诗能力,几乎抵得上一部《全唐诗》。不错,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帝。
文章插图
他的一生没事就喜欢写诗,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是,据史料中记载就超过了一万首之多。甚至,在乾隆生命的最后一年,他骄傲的宣称:“余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可不谓艺林佳话乎?”从这就能看出他有多狂妄。
例如,互联网上长期流传着一些所谓的乾隆诗作,被视为其水平低劣的明证: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梅花都不见。
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
若把城墙倒过来,上边不锯下面锯。”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喜欢对对联,因为这个爱好,他底下的大臣们对于对对联是一点都不陌生,因为,乾隆就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大臣们的文化水平。
在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国家所尊崇的都是儒家的治国思想,于是,在这种主旨思想的影响之下,儒生的地位在人们眼里很是崇高。统治者们对于文治很是重视,于是,自隋朝开始就有了科举制度,将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作为适不适合做官的依据。
官身与平头百姓的区别在那个年代不是一般的大,就好像,从一般人家变成了富豪,所以,人们挤破了头都想要进入官场。对于他们来说,若是当了官,有了功名,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是了不得的大事。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为官职的重要性,朝廷对于科举很是重视,一般来说,三年可以考一次科举,还要一关关得过,一个人辛辛苦苦学习了好几十年,考了好几十次都不一定能考上。因为,在这种科举考试的大军中,那才是真正的过五关斩六将,这和现在的高考相比都要难得多。
官府可不会扩招,而且,就算是考上了,也不一定就能当上官,除非数一数二的排名,要不然就得等。过程之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在乾隆年代,就有这么个幸运儿,并没有经过这些艰难过程,就成功当了状元。此人是一个小乞丐,给他这份幸运的是乾隆的一个对子。
文章插图
乾隆除了喜欢吟诗作赋对对子之外,还喜欢微服出宫,体察民情,说白了,其实也就是喜欢瞎逛。电视剧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他穿着常服,身边带着随从招摇过市。
有一天,乾隆又乔装打扮到了民间,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的情形,就有感而发,想到了一条上联来让身边的大臣对:“一条大道通南北。”大臣们先不说是不是真的有真才实学,就算是真的有,对的是不是合乾隆的心意就不得而知了。
于是,个个抓耳挠腮,没人出来对下联。但是,这不重要,大臣们眼力活儿,也没忘了恭维乾隆一番。也就是在此时,一个正在乞讨的小乞丐走进了,大声说:“不就是一个对联吗,我可以对上来。”
文章插图
乾隆身边的大臣一见小乞丐一身脏兮兮的,生怕他冲撞了皇帝,连忙出言驱赶,对于他的话根本不屑一顾。小乞丐却很是自信,怎么赶都不走。乾隆心情好,又见着小孩一脸自信,也就来了兴致,就对他说:“你若是真能对上来,我就赐你个状元当当。”
小乞丐很是高兴,再三确认之下,就指了指两边的店铺,说:“很简单,下联就在这两家店铺里。”众位大臣,甚至是出题的乾隆都一脸不解,看了好一会儿也没看出个究竟。小乞丐也没卖关子,直接对出了下联:“两边小店卖东西。”
- 中国宋朝的“阴柔”文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全都软糯好脾气
- 灵隐寺的一副对联,14个字写尽了一生,点醒了多少世人
-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
- 穷秀才中状元,亲戚来道喜,他赠一副对联道尽人性,众人羞愧离去!
- 他一生在五个朝代为官侍奉过十三位皇帝,最后还活到80岁善终
- 古代棺材铺门上经常贴一对联, 看的人都称好, 店家却唯恐生意太好
- 皇帝给族长出难题,赐2个梨让家族900人分吃,族长靠一招轻松化解
- 重现万历皇帝陵墓发掘现场:棺椁内摆满银锭,图4无价珍品被丢弃
- 对联用书法来表现那是绝配,但如果写得太死板就没味了
- 小伙清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一件龙袍,专家:祖上可曾击败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