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曾奇峰:疫情中的无力感与控制( 四 )


美国的一位精神分析师说 , 只要有防御 , 就不会有创伤 。 在从业过程中 , 我更在乎的是这个人的自我功能是什么样的 。 如果我们能够加强这个人的自我功能 , 就表示他看心理医生的目的达到了 。 换一句话说就是 , 只要自我还在那里 , 就不会有创伤 。 我们说的是不会有创伤 , 意思是零创伤 。 我还有一分的创伤 , 这表示我的防御还不足够好 , 如果足够好的话 , 应该是零创伤 。为什么有些人防御的好 , 有些人防御得不好呢?这就是人格层面的东西了 。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 , 他在这次疫情中跟我一样 , 没有经历过直接的亲人丧失或者苦难 。 他却告诉我们 , 他的创伤比我严重 , 比如说是4分 , 那么多出来的3分 , 可能跟这次疫情没有关系 , 而是他早年已经有了创伤 。 这一次很罕见的灾难把他的过去的创伤激活了 。 如果我们本身的人格比较结实的话 , 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太大的事儿 。关于心理平台的危机干预热线
在疫情中设立的心理危机热线 , 实际上打进的人很少 , 这对我们是一个提醒 , 也许没有那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 有人说因为打了热线也不知从何说起 , 这恰好表示没有太紧急的需要 。 情感隔离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好东西 , 逃避现实也是好东西 , 呆着不出门 , 有一个非常人本主义的口号叫做“你不出门、不给别人添乱 , 就是做贡献 。 ”也有一些人可能会真的是因为这种长时间的慢性的刺激而出现一些问题 , 所以我们这些专业人员需要做好准备 , 为这些人提供帮助 。 比如我脑子里面就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计划 , 搞一个公益性的长程治疗的小组 , 象征性的收一点费 , 比如说一个人一块钱 , 能够坐在一起聊一聊 。关于道歉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你要道歉!””我就是不道歉!”诸如此类的这种有点纠缠的事情 , 我对这种现象做了一个命名 , 叫做中国式的道歉亚文化 。 就是动不动就往道歉上面扯 。 对此我很想做几个动力学解释: 第一个解释:可能是对亲密的需要的防御 。 本来是想说我爱你 , 我喜欢你 , 然后我们的关系浓度更高一点 , 但是我羞于让我自己和你看到我对你的需要 , 所以我就要求你对我道歉 , 用这种高浓度的情感链接方式跟我发生亲密关系 。 反之 , 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越来越多地不羞于对他人表达爱与关心 , 不羞于表达自己需要爱 , 需要被关注 ,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通过道歉亚文化这种方法 , 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火药味十足了 。第二个解释:关系没有分化 。 用道歉制造的链接 , 好像是一个伪装了的、没有割掉的连接妈妈的脐带 , 所以也就看不清楚跟别人的边界 。第三个解释:可能是在通过你必须向我道歉 , 来转移我自己人格层面的羞耻感 。 我自己潜意识觉得自己做了一些让自己觉得羞耻的事情 , 随时处在小剂量的屈辱中 , 一旦遇到一个什么事 , 我就把它夸大 , 然后要求你向我道歉 , 实际上是让你也体会一下 , 我总是在体验的屈辱感 , 因为向别人道歉不是一个太舒服的事情 。关于感恩
感恩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 一个人不需要被教育的感恩 , 被教育的感恩可能只能会制造与感恩相反的东西 。
四、好书推荐 关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 , 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冲突 , 还有与所有这些相关的思考 , 我给大家介绍两本书 。 第一本是《当下的启蒙》 , 作者是美国顶级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 。 它用很多精确的事实以及思考 , 来说明这样一件事情 , 那就是人类在一步步的朝好的方向发展 。 这是对悲观主义者的一种批评 。 为什么有人愿意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悲观很优雅 , 或者是觉得皱着眉头在那里抑郁的时候 , 为人类的前途而感到担忧的时候 , 看起来显得很深沉 。 但是现在 , 尤其是读了这本书之后 , 我们知道这种担心其实是浅薄的 , 这种抑郁也是浅薄的 , 乐观主义第一次变得非常地深刻 。 书中提及启蒙运动的四大理念: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及进步 。我们需要用理性来代替情感 , 情感可以用在相爱的人之间 。 那些负性情感是可以被转化的 , 但是在转换之前 , 它们需要被接纳 。 我们高级的防御方式不是情感隔离 , 虽然我最近反复地在使用情感隔离这种不那么高级的防御方式 。另一本书是丹·布朗(Dan Brown)的《本源》 , 喜欢读小说的人肯定对这个名字很熟悉 。 他的书除了情节引人入胜之外 ,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关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思考 。 好的书要会讲故事 , 不要总追求文以载道 , 讲个什么故事 , 总要给你一点什么教育意义 , 让你从中学到点什么 , 变成一个高尚的人 , 一个脱离了低级味的人之类 。 一个人为什么没办法完整流畅地写作 , 优雅地讲一个故事 , 对此我们曾经做过超过300个的动力学解释 , 每个解释都挺好玩儿 。提前推荐一本《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研究:基于循证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循证》 。 这本书我目前还在审校当中 。 大家可以去我的新浪微博看一看 , 书的作者写的序言非常漂亮 , 不仅把道理讲得很明白 , 而且树立了一个好的关于写科学书籍的序的典范 。五、各位老师的分享 张海音老师的分享:曾奇峰老师非常能够掌控他的自由联想 , 既能够稳得住 , 能够定得住神 , 然后又能够进入自己的情绪体验状态 。杨凤池老师的分享:这是真正的讲课 , 是来自智者的思考 。 是智慧的思想家的自由联想 。 而且伴随着情感的起伏 , 使我也陷入某种情绪状态 , 多种感受在交织、在冲突 。 当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不如曾兄读书多 , 以后应该多学习 , 也不道歉 , 也不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