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高人鲍喜顺,不听医生劝告执意生子,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引言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辛弃疾曾在《清平乐·村居》中写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过上的日子。鲍喜顺出生于1951年,是内蒙古赤峰市人。在小时候,他都是挺正常的孩子,但是从十五岁开始,他就像是打了激素一样,身高猛长,最后,他的身高在2.36米处停了下来。他腿长1.5米,坐下来的身高都有2米左右。【 中国第一高人鲍喜顺,不听医生劝告执意生子,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对于鲍喜顺的身高,许多网友都大胆地推测,能够长到这么高,如果不是父母的基因好,就是营养好。但是,他的父母都是正常身高,而且,在鲍喜顺出生的年代,新中国尚且刚刚成立,他的家庭也不富裕,就连吃一顿饱饭都还是一种奢望,更别说有充足的营养了。鲍喜顺从小懂事,因为家庭生活拮据,他小学都还没念完就辍学回家务农了,因此他早年连汉语都不会说,更别提写字了。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经常外出干活,只要是能够赚钱,不管是修路还是盖房子,他都会去做。盖房子的时候他经常手一伸就把工具递到楼上去了,非常的方便。但是,由于经常在外面干活,鲍喜顺时常睡在外面,20岁那年,他不幸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这对于本就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给鲍喜顺看病,父母在商量之后,瞒着他杀了家里的一只羊拿去卖了,然后由父亲带着他去沈阳看病。在沈阳,鲍喜顺迎来了他人生的一次转机——沈阳军区体大院的一名教练一眼就看中了他,并希望他能留下来打篮球。鲍喜顺在与父亲商量了之后,便答应了,他就这么参军了。
文章插图
参军这段时光是鲍喜顺年轻时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不仅能吃饱饭,住宿环境也不错,还能免费治病。本以为这次参军能够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次转折点,但遗憾的是,因为腿上的病一直没能治好,他在训练的时候经常跑不动。为了不拖累部队,加之思乡心切,他在两年后离开沈阳,回到了草原上的老家。随着年龄的增大,鲍喜顺的父母对于儿子的归宿问题始终放不下心,并试着张罗起他的婚事。但接连几次失败的相亲,反而让这个大个子成为了“恐婚一族”。看着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不禁想到,如果自己再矮点就好了。
文章插图
鲍喜顺那异于常人的身高让他几乎买不到衣服,他的所有衣服和鞋都是由母亲一针一线为他缝制的,每一件衣服都至少需要五米布。而母亲最为念念不忘的事,就是希望他能够早日找到为他做衣服的人。在鲍喜顺40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在临终前,母亲还特意为他赶制了几双鞋,嘱咐他留着以后穿。母亲的离世,对于人到中年的鲍喜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文章插图
在放了多年的羊之后,他的人生迎来了第二次的转机。2004年9月,他多次收到了一位名叫辛幸的民营企业家的邀请,希望他能在火锅店出任促销期间的迎宾。犹豫再三后,这位巨人答应了。十天的迎宾工作,让鲍喜顺重新接触到了社会,感受到了社会的友善,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身高2.36米的巨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他的事。鲍喜顺的事迹引起了采访人员汤军的注意,汤军为他做了连续的报道,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而汤军所在的《北方新报》也邀请鲍喜顺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进行参观,并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他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 莫将经典轻易看,《楞严经》来中国究竟有多不容易!
- 韩国版中国历史地图:有夸大,有私心,也很客观
- 历史上有什么遗祸千秋的决定八股文、闭关锁国,中国近代的屈辱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知府出一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对出一下联堪称完美
- 洛阳金村大墓的发掘成为中国考古痛心疾首之事
- 中国宋朝的“阴柔”文化,上至皇帝下至黎民,全都软糯好脾气
- 马尔克斯发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
- 北宋第一人范仲淹的传奇人生(二)直言敢谏,仕途坎坷!
- 给《燕云台》点赞!契丹皇帝的三大人生礼仪,第一次在电视上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