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在看这篇文章前,笔者先给大家说个趣事,众所周知,古代万千读书人大半辈子就为了“科举”而努力奋斗,盼着有朝一日高中,某一年的题目是这样的“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出自《孟子》,因为孟子说自己40岁开始就不动心了),让众考生挠破头也没想好怎么回答。
 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文章插图
本文主人公是这样回答的:黄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然后写了39个“动”字,刚好把试卷填满,孟子不是40岁开始不动心吗?那40岁之前肯定会动心嘛!考官哭笑不得,他当然落榜了,这个玩世不恭、儿戏人生的人叫做金圣叹。
金圣叹,出生于1608年,明末清初时期苏州吴县人,他的作品大家或许没看过什么,但他“批评”过的作品你绝对知道,什么《水浒传》、《西厢记》、《左传》他都评论过,语言非常生动有趣,爱借题发挥,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文章插图
要说金圣叹这个人,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子,还特别自信,儿时在私塾读书,读完以后就放言道:“恰似自古迄今,只我一人是大材”,确实是“自信爆棚”,按理说这样的才子肯定是要考取功名的,但他却又看不上朝廷,看不上却又参加考试,最后考中了又拒绝做官,你说他怪不怪?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暴力执法,四处鞭打百姓,就是为了逼迫老百姓交粮纳税,同时自己偷偷买卖仓米,苏州的士人们愤怒了,其中就包括这位“大怪杰”金圣叹。他带着100多号士人去南京文庙集合,悼念一下才去世的顺治帝,随后便掏出了自己写的《哭庙文》,大骂任维初,请求罢免任维初。
 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文章插图
谁知道江苏巡抚朱国治跟县令任维初早就同流合污,反而把金圣叹等人参了一本,说他们聚众闹事,惊动了先帝之灵,清朝廷立马逮捕了金圣叹等7位士人,随后对他们严刑拷打,判处斩首,史称“哭庙案”。
那么游戏人生的金圣叹这回又将如何应对呢?他是否还能像以前考试那样“胡来”呢?放心,他没有让大家失望,还有心情对对联,并留下一封至今无人看懂的遗书。
 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文章插图
7月13日,行刑当天,现场气氛特别低沉,金圣叹的两个儿子也来了(一个小名叫梨儿、一个叫莲子),看着即将被斩首的父亲,哭得死去活来,结果金圣叹笑道,对着儿子说:“你们别哭了,为父给你们来个对联吧——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两个儿子一听,哭得更大声了,围观的老百姓也跟着哭,因为大家都知道金圣叹是为他们出头才会死的,是被诬陷的!行刑前,金圣叹仍然镇定自若,向儿子喊道:“记得看为父给你们的遗书!”刀起刀落,一代怪杰与世长辞。
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父亲被皇帝斩首,行刑前留给儿子一封16字遗书,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文章插图
后来,两个儿子打开了父亲给他们的“遗书”,一共16个字——“吾儿切记,豆干与花生同食,有火腿滋味!”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他们按照父亲的方法,找来豆干和花生,准备一起吃,看是不是真有火腿的味道,结果根本没有啊!
也许,这位幽默了一辈子的人只是想再和儿子们开最后的玩笑吧,毕竟在刽子手行刑前,他还神秘兮兮地和他们说悄悄话,“我耳朵里各有一张银票,一会儿你斩了我,银票就是你的了!”刽子手暗自窃喜,第一个就斩了金圣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