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谁最可恨?并非老八,而是这个道貌岸然的大清官( 二 )
文章插图
另外,在时任“户部主事”孙嘉诚遭到雍正皇帝的训斥和贬黜以后,已经被任命为“恩科副主考”的李绂又出现了。注意,按照孙嘉诚的说法,“臣当时实际上考得了探花”;而且,孙嘉诚遭到贬黜后,仍能被众多同年们请客喝酒以示安慰,足以证明孙嘉诚在读书人中的巨大影响;再结合随后的几次弹劾事件中,孙嘉诚在国子监、翰林院、都察院等官员中间的领导地位;我们能够明确得出一个结论:孙嘉诚,才是雍正朝初期的清流派领袖,才是当时读书人的代表人物,李绂在这个时候还只是“声誉很高”,和孙嘉诚压根就没有可比性。可面对这样一位“清流派领袖”,一旦被废黜,李绂的自大又开始展现出来:“你这个人我知道,你的事我也知道,我心里还不明白,你有理没理!你就不能等等瞧瞧?”一副高高在上的嚣张模样,一副“事后诸葛亮”的事不关己。你既然清楚孙嘉诚的为人,为何不提前提醒;更何况,早就对雍正皇帝有所了解的李绂,能不清楚雍正皇帝对孙嘉诚的最终处理结果绝不会贬黜了事,必然会有重用?(更更重要的是,你李绂在“科场舞弊案”的时候,为什么就不等等、瞧瞧?)
文章插图
可李绂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非要请孙嘉诚喝酒,这场酒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张廷玉带着雍正口谕前往孙嘉诚府上的时候,等待许久,而且孙嘉诚已经喝醉了。试想一下,如果雍正皇帝亲往呢?如果张廷玉将孙嘉诚借酒浇愁的具体表现,汇报给雍正皇帝呢?孙嘉诚借酒浇愁,甚至心有不满,遇点挫折就颓废弃世的负面形象,必然会在雍正皇帝的心中牢固树立。如此一来,还有孙嘉诚后来的辉煌和地位吗?如此一来,这个一直想要取代孙嘉诚“清流派领袖”地位的李绂,是不是就能如愿了?这就是同年之间的“关怀”,就是文人之间的“杀人不见血”,就是李绂一步步走向“清流派领袖”的有效办法。李绂在“科场舞弊案”中的具体表现,无疑让其向“清流派领袖”的地位更近了一步,在读书人心中的正面形象树立更加的稳固。面对拒绝停止考试的张廷璐,李绂宁愿“不要这个官身、辞掉这个差事”,也要维护科考纪律,保证为国抡才的公正性。对于李绂的表现,雍正皇帝也给予了至高评价:“李绂,就是朕为你们树立的第二个楷模,他这次担任会试副主考,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客场舞弊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装聋作哑,犯不着得罪那么多人,冒那么大风险,掼纱帽、出考场,举发这件事情。”诚然,李绂举发“科场舞弊”的举动,是值得称颂和赞扬的!但他真就是因为对雍正皇帝的忠心,真就是为了维护国法纲纪,保证科举的公平性才会这样做的?
文章插图
因为这些花钱买了答案考中的进士们,不会将李绂视为“恩师”,不会领李绂的情,甚至压根就不会将李绂视为“领袖”。只有那些被其圈定的学子,那些经过李绂的手举荐给雍正皇帝的学子们才会将李绂视为“恩人”,唯其马首是瞻,推崇其为“精神领袖”。说白了,如果这场“恩科”不被阻止,李绂担任的这个“副主考”就会失去现实意义,白白失去一个拉拢学子势力的大好机会。如果这些还不能证明,我们再来看下雍正皇帝对李绂的继续评价:“后来,有人告发你们进士之中有人逛青楼,他竟然不顾朕的主张,顶撞着非要把这个考生刷下来,他认为代朕办差,就一定要对朕负责,要把这个事情办好,这就是众,忠心不二!”李绂,为什么非得将刘墨林刷下来?真就是因为刘墨林逛了妓院,和妓女比才斗艺?当然不是!因为刘墨林是雍正皇帝挑中的“探花”,必然会成为雍正皇帝身边的近臣,或者为后继之君培养的辅佐之臣。再加上刘墨林在参加考试过程中的“另类表现”,让李绂意识到这个学子压根就不会受自己的拉拢,更不会甘心于自己的控制。
- 水浒传中,如果宋江突然意外身亡,谁最有可能成为新的梁山首领?
- 秦可卿的葬礼,来祭拜的人谁最重要?北静王可能还不算
- 唐代文人谁最能喝?这八个人榜上有名,杜甫亲自盖章!
-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谁最帅,就死的最惨
- 《雍正王朝》:年羹尧为什么直接射杀富宁安,而不是按军法处置?
- 最可恨的三位梁山好汉,一位不忠,一位不义,一位不忠不义都占全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这话的下半句,更是说尽了人性
- 《有翡》武林正派传人大都结局圆满,只有他下场凄惨,可怜又可恨!
- 周侗的徒弟中谁最厉害?此人不在梁山,武功在卢俊义和武松之上
- 一旦国家有难,什么人最可恨?“旁观者”,鲁迅先生就曾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