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手语版国歌背后的故事:每个表达都经过热烈讨论( 二 )


揭秘│手语版国歌背后的故事:每个表达都经过热烈讨论
文章插图
此外,方案研究过程中还参考了众多文献资料,以及比较分析,调研人员对比不同地区国歌歌词的手语表达,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据此,提出共识程度高的国歌国家通用手语规范方案。
刘娲说,研究、确定国家通用手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为例,词典内收录了8000多个手语词语。8000个词语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却耗费了近8年的时间,是众多手语研究者和聋人朋友们共同的研究成果。
收集更多手语方便全国聋人朋友沟通
2018年9月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新学年开学典礼上正式启用并推广国歌国家通用手语版。刘娲回忆说,当天的发布活动上,当几百名学生、老师同时用国家通用手语一起“演唱”国歌时,由于手语动作全部统一,因此“演唱”场面十分庄重、壮观。
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开始实施。
揭秘│手语版国歌背后的故事:每个表达都经过热烈讨论
文章插图
刘娲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摄影/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面世后,尤其是当全国政协委员邰丽华“唱”出国歌后,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昨天,参与录制手语版国歌宣传视频的合作伙伴特意给我发微信说,他在新闻里看到邰委员‘唱’国歌,特别激动,觉得很荣幸能参与其中。”刘娲说。
采访人员了解到,手语版国歌仅仅是国家通用手语项目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数学、体育和律动、计算机、美术等学科常用词通用手语都已经陆续与聋人朋友见面。
徐聪告诉采访人员,现在他和中国聋协手语委的伙伴们仍在不遗余力地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手语,希望能够将更多的手语收纳进《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实现全国聋人朋友沟通无障碍。
■ 多知道一点
手语版国歌里的“小秘密”
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句采用直译方法,手语语序与歌词语序一致。
2、“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采用了意译方法。“吼声”本意是发怒时大声叫喊出的声音,但听力残疾人听不见,无法体会到那种喊声,可是眼睛可以看到呼喊者的表情姿态。所以如果按照词的本义来打手语,听力残疾人就无法理解该歌词所表达出的愤怒抗争的情感和意义。转而采用意译方式,用挥动双拳的手语动作,加之愤怒的表情,则形象地表现出“吼声”所表达情感与含义。
3、“起来!起来!起来!”这三个“起来”的词义和国歌开头的“起来”一词是一个意思,但这三个“起来”在旋律上运用了大三和弦三度递进音阶,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若直译也不能充分体现出这个意境,因此也采用意译方式,通过三个双手“起来”动作的幅度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变化,将歌词的声音旋律转化为听力残疾人可见可表达的生动的视觉形象。
4、“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也是意译方式。用“双手互握,转动一圈”表达歌词千万人团结一条心的内涵;将“冒着”一词换成表示“不怕”“勇于”意义的手语,更贴近歌词表达的不怕牺牲压倒敌人的勇气和力量的含义。
5、最后一句“前进!前进!前进!”也采取意译。手语打法是双手一顿一顿用力往前移动三次,象征千百万中国人民勇往直前、保家卫国的民族气概,与国歌高昂的结尾相吻合。
新京报采访人员 吴婷婷 摄影采访人员 李木易
揭秘│手语版国歌背后的故事:每个表达都经过热烈讨论】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