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东西|万民伞:古代百姓对好官的朴素表白( 三 )


胆敢敲响正义鼓的,应该都是真有冤情,“情况属实”,否则查办下来不属实,惊扰了圣上,脑袋直接搬了家。所以,“在殿里如果响起申冤鼓声,许多大臣会心惊胆战,有的晕倒在地,有的甚至畏惧而死。”
告御状还有一个有效路径。
每年特定的时间,皇帝都会离开紫禁城前往热河行宫(现在的承德避暑山庄)或帝都南边的皇家猎场。皇帝经过的地方,务必事先清场清道,路上铺以代表皇家尊严的黄土黄沙,闲杂人等一律肃静迴避,临街靠路的店铺客栈一律停业,门窗紧闭,连各个路口都以2米高的草席遮蔽。如果发现路旁有非皇家队伍的人,随行的射手可以随时射杀。
但对那些有天大冤屈的百姓来说,这可是他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唯一机会。他们早早跪在路边,双目下视,眼光下垂,双手高举状纸,高过头顶,凝神静气,耳听八方,默默守候皇上的到来。“康熙皇帝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不会置之不理”。这样的话,告御状至少成功了一半。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包公式的、公正廉明的清官好官,百姓心中雪亮。在他离任时,一名或几名选举出来的、有地位有名望的百姓代表,前往衙门向该官员致谢,请求他把他的一双靴子留下,“像这样的一种请求,在地方官来看,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几乎不会拒绝它”。
随后,该官员的靴子在一场极为隆重的仪式中,被高悬在城门上。那场面那是相当大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自此之后,这双靴子一直高挂在城门之上,静静地见证那一段官民鱼水深情。
对于清官好官,百姓还有一种表达:“万民伞”。这是一把巨大的、用红绸缎制作的伞。打开时,伞沿四周有一圈两英尺长的帷幔垂下来,上面用天鹅绒绣着准备这件礼物的核心成员的姓名。伞面上应该还征集有万人签名。此外,往往还有一些感人肺腑的诗词或名言警句,比如,“他因为爱,保护着我们”。
这种“万民伞”或许是百姓直白地表达朴素感情的锦旗的始祖,只是体制更加巨大,内涵更加丰富,与今日的“保护伞”不可同日而语。
英国人苏珊·汤丽在《英国公使夫人清宫回忆录》中写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临幸河北保定时,特许当地百姓在其队伍经过时聚众围观。当地准备了不少万民伞,“‘万民伞’通常都是丝绸质地的,颜色各不相同,可根据具体环境选择,不过黄色的‘万民伞’只能用于太后或皇帝出席的场合。”这些万民伞上面有花朵和龙形的刺绣装饰。“花朵”应该是向慈禧致意,“龙形”无疑代表皇帝;或者,反之亦然?
无论如何,遥想当时清廷的境况,这些万民伞都是当地官老爷在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拍慈禧的马屁吧。
【注:文中使用所有语料截至清代。】
不问东西|万民伞:古代百姓对好官的朴素表白】作者 刘小程
主播 大圣神功六王爷
编辑/后期 凌文秀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